[发明专利]HLA-A0201限制性抗原特异性CTL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83796.2 申请日: 2012-03-26
公开(公告)号: CN102618498A 公开(公告)日: 2012-08-01
发明(设计)人: 时宏珍 申请(专利权)人: 时宏珍
主分类号: C12N5/0783 分类号: C12N5/0783
代理公司: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代理人: 徐冬涛;刘成群
地址: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hla a0201 限制性 抗原 特异性 ctl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领域,涉及一种HLA-A0201限制性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一、肿瘤治疗的困境与机会

恶性肿瘤已成为人类第一号“杀手”,手术、放疗与化疗是治疗肿瘤的三大常规方法,能在短期内有效的减轻肿瘤负荷,但仍不能有效清除肿瘤细胞。微小残留病灶、对放疗、化疗的部分敏感和耐药是肿瘤复发及转移的根源,而复发与转移正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常规治疗方法已力不从心,开发新型的肿瘤治疗技术与产品迫在眉睫。二、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的诞生与发展

上世纪80年代起免疫学与肿瘤学的迅速发展,1982年美国NIH Rosenberg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研制出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LAK)免疫疗法,并在后续研究中对LAK细胞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是LAK细胞杀伤力不够强,临床应用需要大量输注(3×1010-11),另一方面扩增能力有限,需要在输注细胞的同时大剂量应用白细胞介素-2(IL-2)(10万IU/kg,q8h),因而产生了相关的不良反应。而后Rosenberg又提出了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其杀瘤能力较LAK有了明显提高,并且无需大剂量IL-2联合应用,但细胞需要从肿瘤组织中分离获得,这极大限制其广泛的临床应用。在以上的工作基础上,1991年Stanford大学的Schmidt-Wolf等采用干扰素γ(IFN-γ)、IL-2和鼠抗人CD3单克隆抗体(Mouse anti-Human CD3mAb)共同诱导出了具有强大抗肿瘤活性的细胞群,命名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树突状细胞(DCs)是迄今为止已知的体内功能最为强大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PC),其表面存在丰富的抗原捕获分子,抗原递呈分子(MHC I类和MHC II类分子),免疫共刺激分子(CD80、CD83、CD86、CD40等)。经抗原刺激后的DC细胞向淋巴结迁移,将其携带的抗原信息传递给相应的T淋巴细胞,启动、激发CD4+/CD8+T细胞免疫应答,特异性地杀灭肿瘤细胞。同时经抗原刺激后的DCs可分泌白细胞介素-8(IL-8)、干扰素α(IFN-α)、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天然免疫),故DC有“天然免疫佐剂”的美称,其发现者Ralph Steinman教授获得2011年诺贝尔医学奖。鉴于DC在机体免疫防御系统中所处的中心地位,基于DC开发的抗肿瘤疫苗已使之成为最先进、最有希望的肿瘤免疫治疗技术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的探索。1992年Stanford医学院的2位教授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以DC为基础的肿瘤疫苗公司(Dendreon,CA),该公司的产品Provenge已于2010年4月29日获得FDA批准上市。但是DC在体内的功能受到患者本身免疫状态,肿瘤微环境的影响,而肿瘤患者体内存在大量抑制因子,因此DC的体内效果并不如体外效果理想。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构建是近期兴起的免疫治疗技术,因其具有特异、直接杀伤肿瘤靶细胞的能力,因此成为研究的热点。

三、CTL作用机理

1、机体T细胞免疫反应过程

机体存在庞大的T细胞库,通过其表面表达不同的T细胞受体(TCR)特异识别不同的外部抗原分子(细菌、病毒和肿瘤抗原多肽),被活化为具有杀灭靶细胞的CTL,清除细菌、病毒的感染和肿瘤细胞,且能产生免疫记忆性CTL,防止细菌、病毒的再次入侵和肿瘤的复发。

CTL免疫应答大致分四个阶段:

(1)抗原识别:APC通过表面受体识别并捕获抗原(细菌、病毒、肿瘤细胞);

(2)抗原加工与递呈:抗原经APC消化、裂解成多肽分子,后者与APC胞内丰富的MHC-I类或II类分子结合分别形成MHC-I-多肽或MHC-II-多肽复合物,并被转运至APC表面;

(3)T细胞激活(双信号学说):APC与T细胞相遇,T细胞通过自身TCR识别APC递呈的MHC-I/II-多肽复合物,其中CD8+T细胞识别MHC-I-多肽复合物,CD4+T细胞识别MHC-II-多肽复合物,T细胞接受了抗原的刺激信号(第一信号)加上免疫共刺激信号(第二信号)开始活化,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即CTL;

(4)靶细胞杀灭:活化CTL循环至抗原所在部位,通过CTL表面的TCR特异识别抗原表达细胞后进行杀伤和清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时宏珍,未经时宏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37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