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高氢扩散系数的AB5储氢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3782.0 | 申请日: | 2012-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8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远;边雪;涂赣峰;张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19/03 | 分类号: | C22C19/03;C22C1/03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李在川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扩散系数 ab sub 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储氢合金电极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氢扩散系数的AB5储氢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984年,荷兰philips实验室的Willems采用多元合金化的方法以Co元素部分替代LaNi5合金中的Ni,使合金在充放电循环稳定性方面取得突破,以储氢合金为电极材料的MH/Ni电池终于开始进入实用化阶段。为了进一步改善储氢合金的综合电化学性能,日本及我国采用廉价的混合稀土Ml(富镧)或Mm(富铈)代替LaNi5合金中成本较高的纯La,同时对合金B侧进行多元合金化,相继开发了多种AB5型混合稀土系合金,其中比较典型的合金有专利号为271043的欧洲专利中公开的Mm(NiCoMnAl)5和文献(J.Less-Common Met, 1991, Vol.1265, pp172-174)中报道的Ml(NiCoMnTi)5等,其最大放电容量可达280~320mAh/g,并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和综合电化学性能,现已在国内外MH/Ni电池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Co是目前已实用化AB5贮氢合金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合金化元素之一,尤其是在循环性能方面,它能够降低合金的显微硬度、增强合金的柔韧性、减小合金吸氢后的体积膨胀和提高合金的抗粉化能力,同时,在充放电过程中,Co还可以抑制La、Mn、Al等元素的偏析溶出,减小合金的腐蚀速率,从而提高合金的循环稳定性。但是已商业化的REMNi3.55Co0.75Mn0.4Al0.3储氢合金仍存在两个主要问题影响了它的进一步的应用:(1)Co的价格昂贵,虽然合金中Co含量通常为10wt%左右,但其成本占合金材料总成本的40%~50%;(2)Co含量的增加对AB5合金电极最大放电容量和高倍率放电性能等有不利影响。文献(J.Alloys and compounds, 1997, Vol. 579, pp253-254)的相关研究证明:Co含量x由0增加到1.3时,合金MmNi4.0-xCoxMn0.75Al0.3(x = 0-1.3) 中氢原子扩散系数D由1.4×10-10cm2/s减小至2.1×10-11cm2/s,即Co的替代使氢原子在合金中的扩散系数减小,而这两个缺点正是制约AB5贮氢合金在新能源电动汽车广泛应用的关键问题。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在REM(NiCoMnAl)5合金的基础上,用Fe、Si、Cr和Ti等元素单独或联合对合金B侧成分进行替代。文献(J.Alloys and compounds, 2007, Vol.440, pp323-327)用廉价的Fe替代合金中的Co使其动力学性能得到提高,合金LaNi3.55Mn0.4Al0.3Co0.75-xFex(x=0.35)的氢扩散系数从替代前的6.29×10-11cm2/s增加到替代后的7.62×10-11cm2/s,但含铁储氢合金电极活化超过20个周期后才达到最大容量194mAh/g,不含铁电极活化五个周期后达到最大容量294 mAh/g,活化性能和放电容量均随着Fe的替代量的增加而减弱。文献(J.Alloys and compounds, 2003, Vol.354, pp310-314)公开了以Cr、Si取代AB5合金中的Co,虽然降低了成本,并且Cr元素替代可使合金活化次数减小,Si元素替代使储氢合金的循环性能改善,但是却使得最大放电容量和倍率性能变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高氢扩散系数的AB5储氢合金及其制备方法,目的是有效地改善AB5储氢合金的动力学性能,降低生产成本,为其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提供条件。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37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