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银花保健茶制作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9165.3 | 申请日: | 201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5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永胜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互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4 | 代理人: | 鲍子玉 |
地址: | 622750 四川省绵阳***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银花 保健茶 制作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健茶及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金银花保健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金银花,为中药材和植物的统称。植物金银花又名忍冬,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植物。“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药材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金银花原产我国,分布各省。温带及亚热带树种,适应性很强,喜阳、耐阴,耐寒性强,也耐干旱和水湿,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湿润、肥沃的深厚沙质土壤上生长最佳,每年春夏两次发梢。根系繁密发达,萌蘖性强,茎蔓着地即能生根,主要以种子、扦插繁殖为主。金银花花蕾中含有木犀草素(Luteolin)、肌醇(Inositol)和皂甙.分离出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和异绿原酸(Isochlorogenic acid),它们是金银花抗菌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金银花现在不只是用于药材之中,人们越来越普遍地将它作为茶饮品,因为金银花茶有很多功效: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对多种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2.对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变形链球菌等有抑菌和杀菌作用,对流感病毒、孤儿病毒、疱疹病毒、钩端螺旋体均有抑制作用;3.抗炎解毒作用,对痈肿疔疮、肠痈肺痈有较强的散痈消肿,清热解毒、消炎作用;4.疏热散邪作用,对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身热头痛、心烦少寐、神昏舌绛、咽干口燥等有一定作用;5.凉血止痢作用,对热毒痢疾、下痢脓血、湿温阻喉、咽喉肿痛等有解毒止痢凉血利咽之效;6.金银花茶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金银花有清热解毒、疏利咽喉、消暑除烦的作用。可治疗暑热症、泻痢、流感、疮疖肿毒、急慢性扁桃体炎、牙周炎等病。金银花除具有以上广泛的药用效果之外,还具有保健养生,美容养颜功效。因此,金银花作为日常生活的茶饮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现有的金银花茶只是简单地将花蕾烘干或晒干,再进行包装后便进入市场流通销售,金银花茶的颜色呈黄色或枯黄色、口感差、没有香味、冲泡以后形状差、喝起来就如在和中药,使用者非常难以接受和大规模广泛推广,且达不到理想的预防保健作用和效果。本发明者经过10多年的种植、加工和研发金银花过程中,结合中国人几千年对金银花的药用理论和生活习惯,开创了以金银花为主的日用食品和保健饮品新纪元。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出的金银花茶口感更柔和、香味更浓郁、保健作用佳、适于推广的金银花保健茶制作工艺;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金银花保健茶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一、初选:采摘新鲜绿色金银花花蕾置于干净卫生的容器。
二、杀青:将初选所得金银花花蕾置于杀青机的杀青箱内,将纯净水装入杀青机的杀青炉内并用块煤烧将水烧开至水压达到1.5~3帕,然后将杀青炉内的气压通入杀青箱内10~22秒对金银花花蕾进行快速杀青。
三、冷却:将杀青所得金银花花蕾快速取出置于冷却箱内冷却25~60秒至常温。
四、提香:将冷却所得金银花花蕾置于60~120摄氏度的烘干箱的隔层上,每2~4个隔层之间加入一层经杀青、冷却后的红色金银花花蕾、花瓣或枝叶,关闭烘干箱烘干至用手掰金银花成脆状,弃去红色金银花花蕾、花瓣或枝叶,即得金银花保健茶。
所述杀青步骤为:将初选所得金银花花蕾置于杀青机的杀青箱内,将纯净水装入杀青机的杀青炉内并用块煤烧将水烧开至水压达到1.5~3帕,然后将杀青炉内的气压通入杀青箱内18秒对金银花花蕾进行快速杀青。
所述冷却步骤为:将杀青所得金银花花蕾快速取出置于冷却箱内冷却45秒至常温。
所述提香步骤为:将冷却所得金银花花蕾置于100摄氏度的烘干箱的隔层上,每3个隔层之间加入一层经杀青、冷却后的红色金银花花蕾、花瓣或枝叶,关闭烘干箱烘干至用手掰金银花成脆状,弃去红色金银花花蕾、花瓣或枝叶,即得金银花保健茶。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永胜,未经王永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91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触控面板与触控显示装置
- 下一篇:滤光片组件和触摸显示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