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迹球的控制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7926.1 | 申请日: | 200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2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38 | 分类号: | G06F3/03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唐华明 |
地址: | 51812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迹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为基于于2009年11月06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0910212365.X、发明名称为“一种轨迹球的控制方法和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轨迹球的控制方法和手机。
背景技术
轨迹球是一种常用的输入设备,例如:目前手机上将轨迹球作为滑动选择菜单的工具,其工作的原理是:通过判断单位时间轨迹球滑动产生的脉冲或者单位时间轨迹球滑动的距离,超过设定的阈值则上报一个轨迹球滑动事件,比如上报方向键值,来控制菜单选择的方向。具体实现方式为:
1、单位周期轮询,检查一个周期内轨迹球各方向(上、下、左、右)滑动产生的脉冲数。检查的方式可以为:本周期内,轨迹球各方向每产生一个脉冲,则将对应方向的脉冲数加一。
2、定时器超时,将每个方向的脉冲数与设置的认为是轨迹球有效滑动的阈值作对比,如果本周期内轨迹球某个方向滑动产生的脉冲数超过或等于该有效阈值,则认为本周期的脉冲为有效脉冲且本周期的滑动是一次有效滑动,此时,给上层应用上报一个轨迹球向某个方向滑动的事件,同时清空各个方向脉冲数的记录;如果本周期内,轨迹球向任何一个方向滑动产生的脉冲数都没有超过设定的阈值,则认为本周期内没有产生有效的滑动,清空当前的记录。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手机用户在一些场景下,希望通过快速滑动轨迹球,能够快速的刷新当前界面,例如在浏览网页的场景、某些游戏场景等。但是使用现有周期性的判断方式,在固定的时间内,有效的轨迹球滑动事件有一个最大的固定值,无法实现快速的滑动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轨迹球的控制方法和装置,实现快速滑动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轨迹球的控制方法实施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判断本周期的脉冲是否为有效脉冲,脉冲数是否达到加速阈值,本周期脉冲的方向与上周期脉冲方向是否一致;
若均为是,则将记录的爬坡次数加一,在爬坡次数达到第一设定个数时,进入第二加速阶段。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轨迹球的控制方法,判断本周期前的第二设定个数的周期中是否包含第三设定个数的周期;
当第二设定个数的周期中包含第三设定个数的周期,并且该第三设定个数的周期中的每个周期的脉冲具有相同的方向,该第三设定个数的周期中脉冲的脉冲数超过加速阈值,则进入加速阶段。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轨迹球的控制的装置,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本周期的脉冲是否为有效脉冲,脉冲数是否达到加速阈值,本周期脉冲的方向与上周期脉冲方向是否一致;
爬坡记录单元,用于若判断单元判断均为是,则将记录的爬坡次数加一;
加速单元,用于在爬坡次数达到第一设定个数时,进入第二加速阶段。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轨迹球的控制装置,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本周期前的第二设定个数的周期中是否包含第三设定个数的周期;
加速单元,用于当第二设定个数的周期中包含第三设定个数的周期,并且该第三设定个数的周期中的每个周期的脉冲具有相同的方向,该第三设定个数的周期中脉冲的脉冲数超过加速阈值,则进入加速阶段。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判断各周期脉冲数可以得到用户对轨迹球的滑动趋势,从而判断出用于的滑动需求,对加速的需求进行加速处理,能够实现快速滑动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另一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终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79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