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背景定向克隆PCR产物的载体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6722.6 | 申请日: | 201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8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胡杨波;冯立鹏;陈士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63 | 分类号: | C12N15/63;C12N15/64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1***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景 定向 克隆 pcr 产物 载体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无背景定向克隆PCR产物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体为pDNB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背景定向克隆PCR产物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的筛选标记基因读码框前含有人工合成的XcmI盒,XcmI盒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
3.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组载体pDNB1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制备中间载体pBP1:
a.利用特异性引物以pUC18载体为模板用高保真DNA聚合酶KOD-Plus-Neo扩增包括Amp抗性基因、复制子,lac启动子元件的载体框架;扩增体系为:10×PCR Buffer for KOD-Plus-Neo 5μl,2 mM dNTPs 5μl,25 mM MgSO4 3μl,10 μM 正向引物 1μl,10 μM 反向引物 1μl,pUC18 DNA 100ng,超纯水加到最后体系为50μl,最后加KOD-Plus-Neo 1U;正向引物:SEQ ID No:2,反向引物:SEQ ID No: 3;利用PCR回收试剂盒纯化后得到载体框架片段,然后用识别片段两端限制性位点的内切酶BglII和KpnI对载体框架片段进行酶切,并回收相应片段;
b.利用特异性引物以pACYC184质粒为模板用高保真DNA聚合酶KOD-Plus-Neo扩增cat基因的读码框;扩增体系为:10×PCR Buffer for KOD-Plus-Neo 5μl,2 mM dNTPs 5μl,25 mM MgSO4 3μl,10 μM 正向引物 1μl,10 μM 反向引物 1μl,pACYC184 DNA 100ng,超纯水加到最后体系为50μl,最后加KOD-Plus-Neo 1U,正向引物:SEQ ID No: 4,反向引物:SEQ ID No: 5;利用PCR回收试剂盒纯化,利用识别cat基因的读码框两端的内切酶BglII和KpnI对片段进行酶切,并利用DNA凝胶回收试剂盒回收酶切后的片段;
c.将步骤a和步骤b获得的回收后的片段以摩尔比1:3混合,在T4 DNA连接酶作用下形成闭合环状,后转入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用Amp筛选获得阳性克隆,从中提取质粒并测序鉴定,得到中间载体pBP1;
B.构建目的载体pDNB1:
a.设计、合成XcmI盒核苷酸序列;
b.将XcmI盒用PstI和SphI进行酶切,并利用DNA凝胶回收试剂盒回收酶切后的片段;
c.将中间载体pBP1用PstI和SphI酶切,并利用DNA凝胶回收试剂盒回收酶切后的片段;
d.将酶切回收的XcmI盒和酶切回收后的中间载体pBP1以摩尔比3:1混合,在T4 DNA连接酶作用下形成闭合环状,后转入大肠杆菌DB3.1感受态细胞,用Amp筛选获得阳性克隆,从中提取质粒并测序鉴定,得到载体。
4.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在PCR产物TA克隆中的应用。
5.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在PCR产物平末端连接克隆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672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