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桩土负摩阻力的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0060.1 | 申请日: | 201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7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戴国亮;黄挺;龚维明;刘立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5/00 | 分类号: | G01L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桩土负摩 阻力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含桩土体性能的装置,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桩土负摩阻力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外桩基负摩阻力室内试验中,土体加载的问题一直没有较好的解决。已有的研究多采用高压空气或者砂土堆载,但是这两种方法都有明显的缺陷。例如,从已有几例采用高压空气对土体加载的负摩阻力试验来看,虽然可以达到较大的土体加载值(>100kPa),但是需要在密封容器内进行,除试验设备造价不菲外,因容器空间有限,无法进行桩顶加载及相关测试仪器的架设。因此该试验多局限于研究均布土载作用下群桩内外的沉降差,研究内容单一。采用砂土堆载的方法对土体加载则无需在密闭容器内进行,具有较大的测试仪器架设空间,能够对多项试验数据进行采集,但是因为试验箱高度及砂土密度有限,所以模拟的土体堆载值较低(10kPa左右),造成桩负摩阻力值较低,严重影响试验效果。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桩土负摩阻力的测量装置,该测量装置利用千斤顶对土体和模型桩加载,可以获得足够的加载压力,保证负摩阻力测量的准确性。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桩土负摩阻力的测量装置,该测量装置包括含有第一顶梁的第一反力装置、上千斤顶、上载荷板、下载荷板、盛有土体的试验箱体、含有第二顶梁的第二反力装置、模型桩、承台板、下千斤顶、第一位移传感器、应变片、应变采集仪、平衡梁、沉降标和第二位移传感器,其中,所述的第一反力装置、第二反力装置和应变采集仪
位于试验箱体的外侧;下载荷板位于试验箱体中的土体上表面,下载荷板中设有通孔;模型桩的底端位于试验箱体的土体中,模型桩的顶端穿出下载荷板的通孔;承台板位于模型桩上方,且承台板的底面贴覆在模型桩的顶端;下千斤顶固定在承台板顶面,且第二反力装置的第二顶梁位于下千斤顶的上方;上载荷板位于第二反力装置上方,且上载荷板和下载荷板之间通过支撑柱固定连接,上载荷板和下载荷板均呈水平布置;上千斤顶固定在上载荷板顶面,且第一反力装置的第一顶梁位于上千斤顶的上方;平衡梁位于上载荷板与下载荷板之间,且平衡梁固定连接在试验箱体的壁面上;沉降标的底端位于试验箱体的土体中,沉降标的顶端穿出下载荷板的通孔;第一位移传感器位于沉降标的顶部,且第一位移传感器通过磁性表座固定在平衡梁上;第二位移传感器位于承台板的顶面,且第二位移传感器通过磁性表座固定在平衡梁上,第一位移传感器和第二位移传感器分别通过导线与位移采集仪连接;应变片贴覆在模型桩的表面,且应变片通过导线与应变采集仪连接。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利用上千斤顶对土体加载,可以获得足够的加载压力,保证负摩阻力测量的准确性。现有技术中,利用高压空气在密闭环境中对土体加载,其施加的荷载力通常只有100千帕左右。而在本发明中,采用上千斤顶,通过油泵可以实现较大的加载值,模拟的土体表面堆载可以容易的达到几百千帕级别。较大的土表堆载能够引发明显的土体沉降,从而获得显著的桩基负摩阻力。由于土体沉降明显,所以通过应变采集仪、第一位移传感器和第二位移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更为精准,可以减少仪器测量误差对试验结果影响。
2. 该测量装置无须在密封状态下工作,造价低廉。现有技术中,利用高压空气对土体加载必须在密闭环境中进行,整个测量装置的造价较高。而在本发明中,测量装置中的试验箱体为开放型,无需气密设置,测量装置的主要组成部件:试验箱体、上载荷板、下载荷板、承台板、第一反力装置和第二反力装置,均为价格低廉的钢板制成。测量装置总体构造简单,造价低廉。
3. 测试仪器摆放空间充裕。本发明的测量装置可以根据试验需求,通过改变支撑柱的高度,获得足够的空间,用于平衡梁及第二反力装置的架设,使相关测试仪器能够有足量空间得以摆放,进而使测试项目不因仪器摆放的原因而减少。
4. 荷载可分级精确控制,有利于增强试验效果和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测量过程中,通过精确的控制上千斤顶的加载值,例如通过高精度液压表控制上千斤顶的加载值,可以精确控制土体加载值。实际工程中,地面堆载常以阶段性分级施加的形式出现,本测量装置可通过上千斤顶分级加载,实现土体的分级堆载作用,从而更好的模拟实际情况,并相对单次土体加载获得更多的试验数据。这有利于增强试验效果和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00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轮船能源自生技术方法
- 下一篇:无人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