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力可控的张紧装置注油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0983.9 | 申请日: | 2012-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8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德;俞宏福;汪春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23/00 | 分类号: | F16N23/00;B62D55/092;B62D55/3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王敏杰 |
地址: | 215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 可控 装置 注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履带张紧装置内黄油介质的高压注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压力可控的张紧装置注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张紧装置注油阀内部为一单向阀,当向张紧装置注油时,张紧油缸内部压力随外部注入压力增加而增加,自身无法保证油缸内有确定的压力。在履带张紧的过程中,使用传统的注油阀无法控制履带的张紧度,张紧度的控制依靠履带悬垂量的测量,这种测量方式误差较大,当发现张紧度过大时,另外需要放油泄压,操作不方便。比如:中国专利CN 201747997U公开了一种高压黄油注油阀,涉及有防尘钢球、塔形弹簧、阀体、主密封钢球、主弹簧和前端密封椎体组成。阀体的后端居中位置,设置有防尘钢球,阀体内后部设置有塔形弹簧,阀体的前端设置为前端密封椎体,在前端密封椎体内,即在阀体内设置有主弹簧,主弹簧的后端设置有主密封钢球;中国专利CN 201836467U公开了一种挖掘机张紧装置单向阀,包括阀杆、阀头、螺母,阀杆内设置有槽放置钢球、弹簧、阀头用螺母拧紧,阀杆与阀头之间用弹性圆柱销卡住。上述两种方案中,黄油注油阀只是单向注油阀,无法保证压力达到额定压力值时会产生溢流,没有实现注油和工作闭锁状态的转换。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力可控的张紧装置注油装置,使得履带的张紧度可调、可控,并且能够在注油与闭锁两种工作状态之间相互进行转换,可靠性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压力可控的张紧装置注油装置,其中,包括阀套、具有中空腔体的阀体、具有中空腔体的连接座和具有中空腔体的阀头,所述阀头位于所述阀体和所述连接座之间,一端伸入所述阀体的中空腔体中并且在所述阀体的中空腔体内具有行程,另一端朝向所述连接座中空腔体的开口处,所述连接座的另一端连接油缸;
所述阀套旋套于所述阀体与所述连接座上,所述阀套上设有一溢流孔,所述阀体的中空腔体、所述阀头的中空腔体和所述连接座的中空腔体连通构成油路通道,所述阀套外部空间通过所述溢流孔与所述阀套内部空间连通;
还包括一溢流弹性部件,所述溢流弹性部件位于所述阀体和所述连接座之间,所述溢流弹性部件一端抵住所述阀体,另一端与所述阀体靠近所述连接座的一端保持相对静止。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溢流弹性部件为溢流弹簧,所述溢流弹簧套设在所述阀头上,所述阀头靠近所述连接座的一端设有挡肩,所述溢流弹簧的一端抵住所述挡肩,另一端抵住所述阀体。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密封弹性部件,所述密封弹性部件位于所述阀体中空腔体内的第一台阶结构与所述第二台阶结构之间。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弹性部件包括密封弹簧与密封钢球,所述密封钢球在所述密封弹簧的作用下抵住所述第一台阶结构;当所述阀头向所述阀体方向移动,最终将抵住所述第二台阶结构。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阀体的进油口处设有油嘴。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阀头伸入所述阀体的一端设有密封圈。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的中空腔体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阀体的中空腔体的截面面积。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向注油阀注油时,当压力达到设定压力值则会产生溢流,保证油缸压力不超出规定压力值,而在完成注油后,将溢流功能锁死,工作时油缸内压力的增大不会继续产生溢流;同时保证初始注油压力达到履带张紧所需的额定压力值,能够很好地控制履带工作时的张紧度,适合于履带驱动式工程机械张紧装置的各种复杂工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压力可控的张紧装置注油装置的最佳实施例在注油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压力可控的张紧装置注油装置的最佳实施例在发生溢流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压力可控的张紧装置注油装置的最佳实施例在阀套锁紧后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原理图和具体操作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机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09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道路快速修补树脂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黏胶节能的染色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