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跨骑型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58091.5 | 申请日: | 2012-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3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川崎洋平;藤田昌之;井口一成;宫岸俊一;守谷刚;宫川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M7/08 | 分类号: | B62M7/0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跨骑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骑型车辆的改良,该跨骑型车辆具备:车身,其对前轮进行支承且具备操纵者用座椅;动力单元,其对左右一对的后轮进行支承并对它们进行驱动;侧倾接头,其将所述车身与所述动力单元之间连结成能够使该车身绕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侧倾轴线侧倾;摆动接头,其将所述车身与所述动力单元之间连结成能够使该动力单元上下摆动,其中,所述侧倾接头包括经由所述摆动接头而与所述车身连结的前部接头构件、由所述动力单元支承且在所述侧倾轴线上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所述前部接头构件嵌合的后部接头构件,在所述车身与前部接头构件之间夹设有悬架装置。
背景技术
所述跨骑型车辆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而公知。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546352号公报
在以往的上述跨骑型车辆中,作为悬架装置的主要要素的比较大径的缓冲单元以纵置姿态配置在摆动接头与动力单元之间。因此,为了配置大径的缓冲单元,而需要在摆动接头与动力单元之间设置充分的间隔,伴随于此,车辆前后长度变长,会妨碍其紧凑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带来车辆前后长度的增加就能够配设悬架装置的紧凑的跨骑型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跨骑型车辆,其具备:车身,其对前轮进行支承且具备操纵者用座椅;动力单元,其对左右一对的后轮进行支承并对它们进行驱动;侧倾接头,其将所述车身与所述动力单元之间连结成能够使该车身绕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侧倾轴线侧倾;摆动接头,其将所述车身与所述动力单元之间连结成能够使该动力单元上下摆动,其中,所述侧倾接头包括经由所述摆动接头与所述车身连结的前部接头构件、由所述动力单元支承且在所述侧倾轴线上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所述前部接头构件嵌合的后部接头构件,在所述车身与前部接头构件之间夹设有悬架装置,所述跨骑型车辆的第一特征在于,所述悬架装置包括:缓冲单元,其在所述摆动接头的上方以中心轴线朝向车辆的前后方向的方式配置,且前端部经由第一支点轴支承于所述车身;杠杆,其基端部在所述摆动接头的后方经由第二支点轴支承于所述车身,并且比该基端部靠后上方位置的上端部经由第一枢轴与所述缓冲单元的后端部连结;连杆,其上端部经由第二枢轴与该杠杆的比所述基端部靠后下方位置的下端部连结,并且该连杆的下端部在所述摆动接头的后方经由第三枢轴与所述前部接头构件连结,其中,在所述前部接头构件上下振动时,经由所述连杆及杠杆而使所述缓冲单元沿前后方向伸缩。
另外,本发明在第一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二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接头包括:基端部经由连杆支点轴支承于所述车身,而能够向前后或上下方向摆动的防振连杆;设置在该防振连杆的前端部,且将所述前部接头构件支承为能够上下摆动的枢轴;对所述防振连杆的摆动角度进行弹性地限制的弹性限动装置。
另外,本发明在第二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三特征在于,对所述缓冲单元的前端部进行支承的第一支点轴、对所述杠杆的基端部进行支承的第二支点轴、及对所述防振连杆的基端部进行支承的连杆支点轴由在所述车身的车架上固定设置的左右一对的悬架托架板支承。
另外,本发明在第三特征的基础上,其第四特征在于,左右一对的所述悬架托架板中间部弯曲,从而前端部的相互间隔比对所述防振连杆的基端部的连杆支点轴进行支承的后端部的相互间隔窄,在将所述前端部之间连结的横梁上固定设置有对所述缓冲单元的前端部的第一支点轴的两端部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
另外,本发明在第四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五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以其两端部贯通所述悬架托架板而向所述悬架托架板的外侧方突出的方式配设,且在所述横梁的两端部结合有对所述车身的后部进行支承的左右一对的支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由于悬架装置包括在摆动接头的上方以中心轴线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方式大致水平地配置且前端部由车身支承的缓冲单元、将该缓冲单元的后端在摆动接头的后方与前部接头构件连动连结的杠杆及连杆,因此能够使动力单元不受比较大径的缓冲单元妨碍而接近摆动接头,由此能够实现车辆前后长度的缩短化,进而实现跨骑型车辆的紧凑化,另外,动力单元接近摆动接头,从而能够使包含动力单元在内的上下摆动系统相应地轻量化,进而能够实现非簧载质量的减轻。
另外,通过将存在于摆动接头的上方的无用空间有效利用于缓冲单元的设置,从而能够实现跨骑型车辆的进一步的紧凑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80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球团矿用硼镁复合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及产品
- 下一篇:一种碟片激光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