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idar测量数据的拼接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7525.X | 申请日: | 2012-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7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朱红;张国英;马郁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B11/24 | 分类号: | G01B1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黄晓军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idar 测量 数据 拼接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对Lidar测量数据进行拼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激光探测和测距系统LiDAR在不同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多次数据采集获取多个点云数据,对所述多个点云数据进行两两配对处理,将配对的第一点云数据、第二点云数据分别用树状数据组织结构来组织,对所述树状数据组织结构进行切分生成多个切分单元;
从所述第一点云数据、第二点云数据的所有切分单元中按相对密度的排序选取设定数量的切分单元作为待匹配的候选特征单元集,根据切分单元的相对密度、长度、空间位置从第一点云数据、第二点云数据的候选特征单元集中获取两对基准特征单元对;根据特征单元的长度、到所述两对基准特征单元对的距离,从所述第一点云数据、第二点云数据的候选特征单元集中其它的特征单元分别选取出多个特征单元组成匹配特征单元集合F1和匹配特征单元集合F2;
根据旋转轴L(ux,uy,uz)和旋转角度θ组成变换矩阵R,将所述F1中的匹配特征单元与旋转矩阵R相乘后,计算与F2中相应的匹配特征单元的误差,按照所有特征单元的误差平方和最小的原则生成误差函数,根据所述误差函数的极小值求解出所述旋转轴L(ux,uy,uz)及旋转角度θ的值;
将所述第一点云数据中的所有数据点通过所述变换矩阵R进行变换后,得到的变换数据添加到所述第二点云数据中,合并为一个完整的数据集合,得到所述第一点云数据、第二点云数据的拼接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从所述第一点云数据、第二点云数据的所有切分单元中按相对密度的排序选取设定数量的切分单元作为待匹配的候选特征单元集,根据切分单元的相对密度、长度、空间位置从第一点云数据、第二点云数据的候选特征单元集中获取两对基准特征单元对;根据特征单元的长度、到所述两对基准特征单元对的距离,从所述第一点云数据、第二点云数据的候选特征单元集中其它的特征单元分别选取出多个特征单元组成匹配特征单元集合F1和匹配特征单元集合F2,包括:
将所述第一点云数据、第二点云数据的所有切分单元按照相对密度进行排序,将相对密度高的若干切分单元分别作为待匹配的所述第一点云数据、第二点云数据的候选特征单元集:SetCell1和SetCell2,切分单元的相对密度为切分单元的邻域内点云数据的个数与邻域体积之比;
如果SetCell1的切分单元与SetCell2中切分单元是被测物体的同一区域,并且满足下面三个条件:
1、切分单元与切分单元的相对密度差小于阈值T,且的长度与的长度误差小于阈值T;
2、SetCell1的另一切分单元与SetCell2中切分单元的相对密度差小于阈值T,且的长度与的长度误差小于阈值T;
3、到的距离与到距离的相对误差小于阈值T;
则与为一对匹配的特征单元,同时与为另一对匹配的特征单元,匹配特征对定义为第一对基准特征定义为第二对基准特征
如果所述候选特征单元集:SetCell1和SetCell2中的两个切分单元:满足如下的3个条件:
1、到点云数据中心的长度误差小于设定的数值T;
2、到第一对基准特征的距离误差小于T;
3、到第二对基准特征的距离误差小于T,则两个切分单元的相似度为1,否则为0。相似度等于1的两个切分单元为匹配特征单元;
所述第一点云数据、第二点云数据的匹配特征单元分别存放到两个相应的特征集合F1,F2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752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新型固定结构的汽车整流器
- 下一篇:一种车辆超载非现场执法系统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