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5石油树脂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6311.0 | 申请日: | 2012-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5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强;张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40/00 | 分类号: | C08F240/00;C08F4/20;C08F4/14 |
代理公司: | 长春科宇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001 | 代理人: | 马守忠 |
地址: | 130012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ub 石油 树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C5石油树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C5石油树脂是以浓缩间戊二烯为主要组分合成的树脂,其优点是色浅、耐热耐候性好、软化点低,与非极性聚合物相溶,与极性聚合物不相溶,被广泛地用作增粘剂(压敏胶、热胶)、橡胶共混剂,并用于路标漆的生产。目前中国石油树脂的生产主要以C9石油树脂为主,约占总生产能力的70%,C5石油树脂仅占生产能力的30%,而且大部分装置生产规模小,品种单一,许多装置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产品质量如产品色度,软化点等主要性能指标不稳定。在石油树脂市场上,中国国产树脂中部分出口,用做国外橡胶加工和加氢石油树脂的原料,而中国国内需用的系列高档C5石油树脂和C5/C9共聚石油树脂以及加氢树脂大部分从国外进口,目前,中国国内生产单位生产的石油树脂产品色度为5~8,软化点在80℃~110℃之间。典型的工艺为以甲苯为溶剂,三氯化铝为催化剂制备的树脂软化点为100℃左右,而以甲苯为溶剂,三氟化硼及其乙醚络合物为催化剂,制备的树脂软化点较低,为50~80℃。采用甲苯等芳香烃作为溶剂,溶剂过少则容易因散热较慢发生暴聚产生凝胶;溶剂用量过多时,合成的石油树脂的软化点低。
在国际市场上的优质石油树脂色度小于5,软化点在110℃以上,专用牌号的石油树脂不断增多,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树脂原料都能够经过分离再使用。溶剂大都使用甲苯,由于甲苯和间戊二烯发生链转移反应,造成树脂的软化点不高,热稳定性较差。甲苯沸点较高,为110.6℃,聚合反应后蒸出溶剂时树脂容易发生氧化,导致树脂色泽较深,使其应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参考文献,李星全,李志强,李哲,裂解C5合成石油树脂研究,《化学与粘合》,2003,3:118,123)
发明内容
针对C5树脂制备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5石油树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和条件如下:
(1)在带有搅拌器和氮气保护的反应装置中,按配比量加入反应溶剂和催化剂,在反应温度20~40℃下搅拌10分钟;所述的溶剂为三氯甲烷、二氯甲烷或任意比例的两者混合物,溶剂用量为原料体积的0.5~2倍,优选0.5~1;所述的催化剂为SbCl3和AlCl3的混合物,二者的质量比为1∶6~4∶1,优选1∶5~3∶1,催化剂用量为原料用量的1~3wt%;所述的反应温度优选为20~30℃;所述的原料是乙烯裂解副产品C5经分离所得的间戊二烯富集物,其组成为(wt%):顺1,3-戊二烯:21.16;反1,3-戊二烯:37.66;环戊烯:31.94;环戊烷:9.13;其他:0.11;密度为0.7g/cm3;
(2)按配比,把原料滴加入上述反应装置中,原料的滴加速度为1mL/min,直到原料全部加入后再反应1~8h结束反应,得到反应物,反应时间优选4~6h;
(3)然后,用浓度为20wt%乙醇水溶液进行洗涤反应物,静置分层,分出有机相;再对分出的有机相用浓度为20wt%乙醇水溶液进行洗涤,静置分层,分出有机相;再对分出的有机相用浓度为20wt%乙醇水溶液进行洗涤,静置分层,分出有机相;
(4)然后,在60℃下,蒸出有机相中的溶剂和未反应单体;
(5)最后,在150℃,-0.098Mpa下,对步骤(4)的有机相减压蒸馏0.5h,除去低聚物,即得目标产品。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5石油树脂的制备方法,以乙烯裂解副产的C5经分离所得的间戊二烯富集物为原料,在氮气保护下,以三氯甲烷、二氯甲烷为反应溶剂,采用SbCl3/AlCl3复合催化剂进行聚合反应,聚合温度为20~40℃,聚合时间为1~8h。聚合制得一种低色度、高软化点的C5石油树脂。得到的C5石油树脂的软化点在110~140℃,软化点高达140℃,比目前的生产工艺的产品的软化点提高了约27.3%;色度3~5,色度最低达到3;产率为75~85%。反应温度较低,所以节约了能源。本发明的一种C5石油树脂的制备方法所得的树脂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优质产品标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工业大学,未经长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63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干燥机自动控制系统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