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废气后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50335.5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8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涛;张帅;王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F01N13/10;F02B37/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涡轮 增压 发动机 废气 处理 系统 | ||
1.一种双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废气后处理系统,包括:第一排气支管和第二排气支管,所述第一排气支管的进气口连接第一涡轮增压器的废气出口,所述第二排气支管的进气口连接第二涡轮增压器的废气出口,所述第一排气支管的出气口和所述第二排气支管的出气口连接三元催化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排气支管的出气口和所述第二排气支管的出气口与所述三元催化器之间设有交汇腔,所述第一排气支管的出气口和所述第二排气支管的出气口汇合后连接到所述交汇腔,所述交汇腔连接所述三元催化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废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汇腔的截面从所述第一排气支管的出气口和所述第二排气支管的出气口的汇合处至所述三元催化器逐渐扩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废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汇腔内所述第一排气支管的出气口和所述第二排气支管的出气口的汇合处设有隔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废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汇腔由冲压成型的两片分体组合而成,所述分体的连接处设有翻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废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汇腔为双层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废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结构的内壁和外壁之间的空腔内填充有保温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废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支管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一涡轮增压器的废气出口之间设有第一柔性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排气支管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涡轮增压器的废气出口之间设有第二柔性连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废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涡轮增压器的废气出口、以及所述第二柔性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涡轮增压器的废气出口采用环形卡箍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废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汇腔与所述三元催化器焊接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废气后处理系统,所述交汇腔、所述第一排气支管和所述第二排气支管一体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033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往复直线运动与圆周运动转换发动机
- 下一篇:斜拉桥缆索的攀爬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