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湿化学制备Bi2Fe4O9纳米粉体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0145.3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3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缪菊红;苏静;仲坤;徐林华;陈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49/00 | 分类号: | C01G49/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曹翠珍 |
地址: | 21004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学 制备 bi sub fe 纳米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化学制备纳米Bi2Fe4O9粉体的方法。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铁酸铋(Bi2Fe4O9)作为一种优良的气敏材料,对乙醇和丙酮等气体具有良好的响应,可以用作半导体气敏传感器。同时铁酸铋也可用作工业氨氧化为NO的催化剂,替代目前大量使用的昂贵且不易回收的铂、铑和钯合金催化剂。此外,近几年来,铁酸铋的磁、电性能及两者之间的磁电耦合效应受到了人们的关注。通过磁电效应可以实现磁电转换功能,在信息存储、传感器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Bi2Fe4O9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中,水热法研究的较多,其中一些制备方法对实验环境的要求比较苛刻:2006年韩建涛等人(J. Cryst. Growth., 294: 469 (2006))用水热法在270℃制备出了Bi2Fe4O9,但是需对反应的pH值精确控制;同年Zhi Yang等人(J. Solid State Chen. 179: 3324 (2006))使用溶胶凝胶法在AAO模板上制备出了Bi2Fe4O9纳微米线,但是反应时间较长,反应温度也较高;申请号为201010132625.5的发明专利申请记载陈文等人使用一种无模板水热法合成了一维Bi2Fe4O9纳米线,并发现通过提高NaOH的浓度,可以获得纳米片状Bi2Fe4O9;2008年于志伟等人(无机化学学报,24: 483 (2008))采用水热法制备了Bi2Fe4O9纳米粉体,但是颗粒比较粗糙,粒径超过1μm。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湿化学制备纯相Bi2Fe4O9纳米粉体的方法,工艺简单,粒径在100-400nm。
为了实现上述方面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湿化学制备Bi2Fe4O9纳米粉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的配制:将Bi2O3加入反应容器中,加入浓度为20-40%的稀硝酸使Bi2O3完全溶解,然后加入50-100ml蒸馏水;按照摩尔比Fe:Bi=2:1,对Fe(NO3)3·9H2O称料并加入上述溶液中,搅拌混匀;
该步骤中因为仅需要少量的稀硝酸即可溶解Bi2O3,而且稀硝酸的浓度以20-40%为宜,为了便于后续反应步骤的进行,需要加入适量蒸馏水扩大反应体系的容积,加入的蒸馏水的量以Bi2O3为参照,当Bi2O3的量取0.01 mol时,加入的蒸馏水以50 ml为宜,因为若加入的蒸馏水太多会延长步骤(2)的烘干时间;加入的蒸馏水太少,会影响反应步骤(1)中Fe(NO3)3·9H2O和反应步骤(2)中酒石酸的溶解与均匀混合。
(2)湿化学法合成:按酒石酸:总金属离子为1:1-2:1的摩尔比,所涉及的金属离子是Bi离子与Fe离子;在步骤(1)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酒石酸颗粒,在90-120℃持续搅拌0.5~1小时,使酒石酸完全溶解,并混合均匀;然后将温度提高到120-150℃,继续搅拌,直到溶液成为粘稠状,停止搅拌,在150-200℃时烘干。然后将该反应物置于烘箱中,在350-450℃预烧2-4h,去除其中的有机物,即可获得反应前驱物粉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01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