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中间快速通道的车道边长度确定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5149.2 | 申请日: | 201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1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燕;白子建;王晓华;郑利;李竹;娄中波;邢锦;马红伟;钟石泉;段绪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1C1/00 | 分类号: | E01C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刘国威 |
地址: | 30005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中间 快速通道 车道 边长 确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带有中间快速通道的车道边长度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建设综合化一体化的客运交通枢纽成为城市综合客运交通体系的发展趋势,车道边是枢纽所特有的一种交通设施,是为实现进出站人流与车流转换而集中设置的车辆上客、落客区域。作为人车接驳的关键场所,是最容易形成瓶颈的地方之一,影响了大型交通枢纽设计功能的使用。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可知,国外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对大型枢纽系统车道边设施的规划布局及相关研究。近年来,随着基于交通行为理论的一些微观动态交通分析模型研究的深入,一些成熟的商业化的城市交通微观模拟系统开发出来,如英国的FLOWSIM系统和Paramic系统、美国的TranSims系统、德国的Vissim系统、西班牙的Aimsun系统等。Kuo.Yang Chang曾对3车道的路边交通仿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交通产生、车道选择、车辆移动、上下客、行人穿越等模型,并采用美国LAS机场1号航站楼的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以此为基础对车道封闭、不同的交通量需求、上下客时间变化等情况进行了仿真应用。国内同济大学的余朝玮等运用仿真软件(vissim}对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车道边的集散效果进行了评价,东南大学的李旭宏等人在深入分析枢纽车道边交通流特性的基础上,运用交通流理论提出适用于车道边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对于车道边的长度的研究,长沙理工大学的柳伍生等人在《机场陆侧出发层车道边通行能力分析》一文中将车道边定义为车道边是建筑物边缘或者内部的用于人车转换的区域。建立基于排队理论的出发层车道边需求规模模型,得出需求车道边长度等数值。
从已有相关文献阅读分析可知,针对大型枢纽车道边长度的研究的已有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以往针对大型枢纽车道边的研究主要是对枢纽各个交通设施之间的动态分析研究,较少考虑车道边长度设置问题。
(2)对有车道边长度的设置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对车道边的车道设置形式欠考虑,笼统地将车道边形式归为一类进行研究分析,缺乏确切的理论方法及数据的支撑。尚缺乏针对带有中间快速通道的车道边长度确定方法的研究。
(3)在已开发的软件中,主要的仿真技术大多基于交通行为理论的一些微观动态交通分析模型。应用基于一体化的集成仿真环境的元胞自动机进行研究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明确的方法进行指导带有中间快速通道的大型交通枢纽车道边长度的确定。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带有中间快速通道的车道边长度确定方法,采用二维元胞自动机模型模拟仿真作为平台,通过包括带有中间快速通道的车道边设计形式交通流特性的分析,停靠模型目标函数、视觉感知、换道行为的多种影响的详细描述,对目标进行集成仿真,得出通道设置位置及数量优化数据。
停靠模型目标函数即车道边换道意愿函数是指:令xc表示车辆当前位置,xe表示下车客人要求的入站口行车方向的起点位置,De表示下车客人要求的入站口宽度,可用换道意愿来描述车道边停靠目标函数,则带有中间快速通道的车道边换道意愿函数可表示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未经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51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施工防护架
- 下一篇:一种防炫目的导丝牵引拉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