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板贴合方法及其制成品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3603.0 | 申请日: | 201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7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卓文进;罗业弘;蔡振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良奕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7/12 | 分类号: | B32B3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程殿军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板 贴合 方法 及其 制成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面板的制造方法,尤指一种面板贴合方法及其制成品。
背景技术
随着数字化生活的流行,各种如:移动通讯装置、个人数字助理、笔记型计算机及平板型计算机等3C产品,无不朝向便利性、多功能且美观的方向发展。同时,上述3C产品均是通过显示屏幕作为与使用者沟通的主要界面,并为了提高使用时的便利性,目前大部分采用触控面板(Touch Panel)以取代传统如键盘或鼠标等输入装置。
目前,触控式面板的技术以电容式与电阻式两者的市占率最高,其分别借由使用者手指触控时产生的电容与电压变化来检测按压点。电容式与电阻式触控式面板,两者均具有相互叠合的一上基板以及一下基板,此上、下基板相向的一板面上设有氧化铟锡(ITO)层,氧化铟锡层即是用来感应电容或电压变化,并将该变化转成信号输出。
然而,上述技术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多在上基板及下基板之间填入UV胶以胶合上基板、下基板成一面板,但在上基板、下基板胶合的过程容易有空气自间隙侵入,或胶分布不均匀而在上基板、下基板之间存有气泡,一旦空气或气泡产生在上基板、下基板之间,会造成触控面板的操作时的灵敏度降低,因此现有技术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仍有待改进之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大幅减少面板之间气泡的形成并增加面板的密合度及提高生产良品率的面板贴合方法及其制成品。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面板贴合方法,其步骤包括:
a)提供一第一基板及一第一胶体,将该第一胶体滴注在该第一基板的部分表面;
b)提供一第二基板及一第二胶体,将该第二胶体滴注在该第二基板的部分表面;
c)将完成步骤a)的该第一胶体对应于完成步骤b)的该第二胶体进行胶合;以及
d)自步骤c)中的胶合位置向外延压该第一基板及该第二基板贴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面板贴合方法的制成品,包括:一第一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第二基板,具有对应该第一表面的一第二表面;以及一胶合层,包含滴注在该第一基板的一第一胶体及滴注在该第二基板的一第二胶体,该第一胶体及该第二胶体经胶合而固化连接。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功效,利用第一胶体及第二胶体的表面张力及凝聚力,使空气自第一胶体及第二胶体的胶合处不间断地被向外推,并由第一胶体及第二胶体的胶合位置向外延压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贴合,即可排出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之间的空气,并避免贴合过程中,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内夹杂有气泡的发生,以达到增加面板的密合度及生产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面板贴合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胶体滴注在第一基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胶体滴注在第二基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胶体欲对应第二胶体胶合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胶体和第二胶体胶合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胶体和第二胶体的胶合位置向外延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面板贴合方法的制成品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胶体滴注在第一基板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步骤a~步骤d
1…第一基板
11…第一表面
2…第一胶体
3…第二基板
31…第二表面
4…第二胶体
5…胶合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将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附图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发明。
请参考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面板贴合方法及其制成品,此面板贴合方法的步骤,其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的步骤a及图2所示,首先,步骤a中提供一第一基板1及一第一胶体2,将第一胶体2滴注在第一基板1的部分表面,详细说明如下,第一基板1具有一第一表面11,第一胶体2滴注在第一表面11的中间区域,即第一基板1为一矩形板,则第一胶体2滴注的形状为一椭圆形。此外,第一基板1可为透明基板(如玻璃板、塑料板)、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彩色滤光片基板或显示屏,其中显示屏可为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器;第一胶体2可为紫外光固化树脂(UV胶)等压克力系固化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良奕工业有限公司,未经良奕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36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流水线
- 下一篇:一种平坦曲面加工用圆弧顶铣削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