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沙丁胺醇酶联免疫试剂盒及其使用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38858.8 申请日: 2012-02-21
公开(公告)号: CN102608310A 公开(公告)日: 2012-07-25
发明(设计)人: 钟凯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康利缘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G01N33/543 分类号: G01N33/543;G01N21/31
代理公司: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代理人: 刘玲
地址: 300382 天津***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沙丁胺醇酶联 免疫 试剂盒 及其 使用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检测试剂盒领域,涉及兴奋剂检测试剂盒,尤其是一种沙丁胺醇酶联免疫试剂盒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沙丁胺醇(Salbutamol,SAL)属于β-2兴奋剂的一种,是一种能与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的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哮喘、支气管痉挛等。将SAL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能显著促进动物生长、增加饲料转化率和瘦肉率、长期超量使用,则会在动物组织中蓄积,人食用了这种动物产品后会引发中毒。

β-2兴奋剂中最常作为促生长剂使用的是克伦特罗(Clenbuterol,CL),但随着对CL检测力度的加大,非法使用者开始转向其他替代品。由于SAL与CL的促生长作用相差不大,其在动物体内的消除时间比克伦特罗短、毒性较弱,因此,沙丁胺醇(Salbutamol,Sal)是继克伦特罗(Clenbuterol,CL)之后最常被滥用的一种β类动物生长促效剂。

2.沙丁胺醇的促生长作用

实验证实,沙丁胺醇在动物体内可通过刺激蛋白质的合成而引起纤维细胞内物质增多,体积增大及蛋白质降解减缓,同时沙丁胺醇可减少胭体的脂肪含量,减少非胭体部分的脂肪沉积。沙丁胺醇在畜禽体内的吸收速度也较快,1.5h左右达到血药浓度的最高峰。分布半衰期为3.29h。对猪的实验证明,沙丁胺醇有显著的降脂作用,且肥育猪比瘦肉猪效果好。

3.沙丁胺醇动物性食品残留对人体产生的危害

沙丁胺醇部分在肝中降解,部分以原形从尿中排出。停药后若干大其对蛋白质、脂肪代谢的作用随即消失。因此,沙丁胺醇作为营养重分配剂常常采用混饲给药,以2-8mg/吨饲料饲养猪1-3月,达到促生长的效果,但同时也会造成药物蓄积,主要是在内脏、毛发、视网膜内残留时间较久。用药后沙丁胺醇可出现在尿及身体各器官中,在肝脏中可保留十余天,而在视网膜组织中至少可保留4个月。人在食用含沙丁胺醇较高的动物组织后出现肌肉颤动、肌痈、头痛、晕眩、神经过敏、心悸、心动过速,甚至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此类病状可持续1-6天,一般食后15分钟-6h内出现症状,症状持续90分钟-6天,症状虽可逆,但对有心血管病的人仍有较大危害。

4.沙丁胺醇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目前国外对于沙丁胺醇的残留检测技术,主要有薄层色谱技术、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法、气相色谱-谱分析方法等理化分析技术以及放射性免疫、荧光免疫、酶免疫等免疫分析技术,并且均能够达到较高的灵敏度。但是理化分析方法一般耗时、成本高、操作繁琐、样品前处理复杂、难以进行大批量检测,而免疫分析技术是以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技术,它涉及抗原与抗体间的立体化学、电荷、氢键和偶极间的综合作用,因而具有常规理化分析方法无可比拟的选择和高度的灵敏度,非常适用于复杂基质中痕量组分的分析。此外,免疫分析方法还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因而,无疑是最具发展和应用潜力的技术之一,是在残留药物分析方面的重大创新和突破。

4.1色谱法

色谱技术为检测沙丁胺醇的经典技术,主要有薄层层析(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高效液相色谱/三极管陈列(HPLC/PDA),高效液相色谱/荧光(HPLC/FLU),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S-MS),气相色谱-质用(GC-FTIP),毛细管电泳等方法。这些方法灵敏、准确,常作为沙丁胺醇残留检测的确证方法。国内外应用HPLC进行沙丁胺醇分析的研究报道很多。国内已经成功建立起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外检测法、同相苯取高效液相色谱法等SAL方法。正是由于HPLC测方法的准确性,因而常被用于抽查工作中沙丁胺醇假阳性的确认工作。如欧盟、美国等国家将GS-MS法作为“确证法”用于沙丁胺醇检测。我国也将HPLC和GC/MS作为沙丁胺醇检测的确证法。虽然这些方法具有灵敏、准确的特点,但样品处理繁琐费时,成本高,而且需要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来操作复杂的仪器设备,因此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4.2生物传感器检测法

生物传感技术是一部生物传感器外联电脑,当前的技术可用于检测尿液、血清等样品。该检测法具有灵敏度低、精度差等缺点。

4.3免疫学检测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康利缘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康利缘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88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