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车车头外壳增速袋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8466.1 | 申请日: | 2012-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3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徐际长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际长 |
主分类号: | B61D17/02 | 分类号: | B61D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8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车 车头 外壳 增速 | ||
所述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车车头外壳设计,尤其是机车车头外壳增速袋。
背景技术
现有机车车头两侧的表面是平板形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机车前进的阻力。这一阻力也使车头的气流冲向机车两侧,从而对两侧的路线设备形成冲击力,使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甚至严重影响机车行车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提供一种带有增速袋的机车车头外壳。所述增速袋由袋口、袋底和气流槽共同构成。所述增速袋设置于机车车头外壳的两侧板上,所述袋底朝向所述机车车头方向,所述袋口朝向所述机车车尾方向,所述气流槽从所述袋底向车后向延伸,并呈凹陷形;每辆机车车头的外壳上设置的所述增速袋总量不少于一对;每对增速袋在车头上的位置大体为左右对称和上下持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机车车头外壳的两侧增加了增速袋,使得机车前进时形成的阻力气流在越过上述袋口后因突然失去车壳的支撑而疾速冲击袋底,形成对袋底的冲击力,也就对机车形成了强有力的推动力,因此就能使机车增速,提高了节能减排能力。另外,本发明使上述气流的这一运动路线是向机车车体收拢而不是向车体两侧扩散性冲击,所以也就减轻了机车两侧气流对铁路沿线设备、尤其是电器设备的冲击性损坏。这既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也能更好地保障机车的行车安全。
本发明的这一有益效果所表现出的优势在行驶在地道内的机车上和在高速行驶的机车上的表现会更为突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机车车头外壳增速袋主视图。
图2是图1俯视图。
图3是图1A-A剖视图。
图中:1、机车,2、车窗,3、增速袋,4、气流槽,5、袋底,6、袋口。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2和图3,在机车1上设有车窗2,增速袋3由袋底5、袋口6和气流槽4共同形成。
见图3,图3上的三只粗实线箭头示出前进时的机车所受阻力气流流向。这一气流在机车车体的冲击下除部分冲上车顶外,另一部分分散成图中虚线箭头所示出的机车侧气流,当此侧气流流经袋口6后,由于突然失去了车壳壳体的支持就立即冲进袋底5——形成对机车的推动力。此气流触袋底5后立即反弹并顺气流槽喷向车后——再次形成对机车的推动力。也就是说,由于机车车头外壳的这—设计就能将气流对机车的阻力变成推力。
这一优点在高速运行的机车上和在地道中运行的机车上的体现就更为明显,因为机车在这一运行状态下的阻力气流更大。
本发明还能使机车运行得更为平稳。
那么,本发明是否违反了能量守恒定理呢?当然没有。因为本发明所要求的机车宽度并未增加,也就是机车的横截面(阻力面)并未增加。只是改变了阻力气流的流动路径而已。
依据本发明制造的机车车头的成本增加也很小,与节能减排所能带来的利益相比,制造成本上的这一增加是微乎其微的。
所述气流袋也可以设计成微型小袋,并使众多成片的所述小袋构成增速袋阵列。这一设计的小袋的排列仍应遵循上述对称原则。
在机车车头的上表面也可安装所述增速袋,但是其安装位置需安排在两侧所述袋的稍后些,以保证列车平稳行驶。
如果在列车的前、中、后段的车厢上表面和两侧都能安装本发明所述袋,其整车的增速能力肯定大增。对路线设备的保护会更加有力。只是成本付出要高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际长,未经徐际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84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