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分子标记引物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37308.4 | 申请日: | 2012-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3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龙海;余水洋;余懋群;邓光兵;潘志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11 | 分类号: | C12N15/11;C12Q1/68 |
代理公司: | 成都赛恩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2 | 代理人: | 张帆;肖国华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麦 白粉病 基因 分子 标记 引物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分子的标记引物,属于植物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追踪小麦品系07鉴126中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引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全世界各大农作物产区均有大面积种植。在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冬小麦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6%左右。小麦的高产、稳产,对解决世界性粮食危机具有重要意义。小麦白粉病是由专性寄生菌(Blumeria graminis DC.)所引起的世界性主要病害,在严重年份能导致小麦减产50%以上。将抗性基因导入到小麦中是最经济、有效、安全的防治方法。已被正式命名的抗白粉病主效基因有57个(见参考文献:薛飞等(2009)小麦地方品种小白冬麦抗白粉病基因分子标记.作物学报.35(10):1806-1811)。但是在育种中得到应用的抗性基因十分有限。由于病菌变异快,产生的新毒性小种克服了原有抗病基因的抗性;另外,携带某些抗性基因的小麦品种其农艺性差而不宜作为育种亲本直接用于生产实践(见参考文献:詹海仙等(2010)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来源及抗性评价的研究进展.中国农学通报,26(10):42-46)。目前,在我国对白粉病抗性最好的基因是Pm21。Pm21发现至今已经17年(见参考文献:Chen et al.Development and molecular cytogenetic analysis of wheat-Haynaldia villosa 6VS/6AL translocation lines specifying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TAG,1995,(91):1125-1128.),并且在生产中已经发现了对其具有毒性的菌株(见参考文献:段霞瑜等(1998)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与病菌毒性的检测.植物病理学报.25(1):31-36.)。因此挖掘和利用新的抗性基因,对小麦的稳产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DNA分子标记技术因其具有多态性高、检测方便、快速、准确等特点,在农作物抗病遗传育种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寻找与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定位抗病基因和识别抗病基因的异同;另一方面,应用与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能够把多个基因聚合在同一个品种中,从而实现基因累加,提高抗病育种的使用年限;更为重要的是,应用分子标记能够在基因型水平上对抗病基因进行深入评价和鉴定,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见参考文献:邱永春和张书绅(2004)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及其分子标记研究进展.麦类作物学报.24(2):127~132)。本发明人团队选育获得一个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系“07鉴126”。该品系对我国目前白粉菌强优势生理小种E09、E11和其它多种小种表现免疫或高度抵抗。“07鉴126感”是“07鉴126”的感病近等基因系。利用“07鉴126”和“07鉴126感”进行杂交,构建了F1和F2分离群体。通过对其进行抗条锈病性鉴定及分子标记筛选,结果表明,“07鉴126”的白粉病抗性为显性单基因控制的全生育期抗性。(见参考文献:杨宏(2009)小麦抗白粉病新基因PmCD1和抗条锈病基因YrCD的鉴定及分子标记筛选博士论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筛选和开发了与该白粉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并在不同遗传背景的分离群体中验证了标记的有效性。这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育抗白粉病基因,选育抗白粉病小麦新品种奠定基础。
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可用于追踪小麦品系07鉴126中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引物序列及其用途。
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追踪小麦品系07鉴126中抗白粉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引物为分子标记引物对Xcib9和分子标记引物对Xcib5中的至少一对,其中所述的分子标记引物对Xcib9的脱氧核糖核苷酸序列为:
上游引物(F):5′-GTCTGCTCCAACTTCCTCT-3′;
下游引物(R):5′-CAGTTCAGCATCATCAATCG-3′;
使用该引物进行PCR扩增,仅能在抗病小麦品系07鉴定126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一条145bp的DNA特异片段,该片段的脱氧核糖核酸序列为:
GTCTGCTCCAACTTCCTCTGTCAGTACACCCATTTTCCTATCCTTT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73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保温砌块的保温板
- 下一篇:一种零排放色织梭织面料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