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凸面双闪耀光栅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5301.9 | 申请日: | 2012-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5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全;吴建宏;胡祖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5/18 | 分类号: | G02B5/18;G03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常亮;李辰 |
地址: | 2151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凸面 闪耀 光栅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凸面双闪耀光栅制备方法,该方法在一球冠状凸面基片上制备凸面双闪耀光栅,所述凸面双闪耀光栅的两个闪耀角分别是A闪耀角和B闪耀角,其中A闪耀角大于B闪耀角,双闪耀光栅分为两个区,对应A闪耀角的为A光栅区,对应B闪耀角的为B光栅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在基片上涂布光刻胶,该光刻胶厚度由所述A闪耀角决定;
2)对所述光刻胶层进行干涉光刻,形成用于制备A闪耀角的光刻胶光栅;
3)遮挡所述B光栅区,在A光栅区上,以所述光刻胶光栅为掩模,对基片进行球面转动斜向Ar离子束扫描刻蚀,利用光刻胶光栅掩模对离子束的遮挡效果,使基片材料的不同位置先后被刻蚀,形成A闪耀角的闪耀光栅;
4)遮挡所述A光栅区,在B光栅区上,以所述光刻胶光栅为掩模,对基片进行正向离子束刻蚀,将光刻胶光栅图形转移到基片上,形成B光栅区的同质光栅,刻蚀深度由B闪耀角决定;
5)清洗基片,去除剩余光刻胶。
6)遮挡A光栅区,以所述B光栅区的同质光栅为掩模,对基片进行球面转动斜向Ar离子束扫描刻蚀,利用同质光栅掩模对离子束的遮挡效果,使基片材料的不同位置先后被刻蚀,形成B闪耀角的闪耀光栅;
7)清洗基片,得到双闪耀角的闪耀光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面双闪耀光栅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遮挡A光栅区或遮挡B光栅区时,使用的遮挡物固定在该基片上,并和该基片做同步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凸面双闪耀光栅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物为一表面具有同心圆环的条纹板,该同心圆环的条纹板使得A光栅区和B光栅区以彼此交替的形式重复排布在基片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面双闪耀光栅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或步骤6)中的球面转动斜向Ar离子束扫描刻蚀包括步骤:
将基片固定于旋转机架上,该旋转机架以所述基片的球冠状凸面所在球心为转动中心,以该基片的球冠状凸面所在球径为转动半径,携带基片进行旋转;
采用球形掩模遮盖基片表面,所述球形掩模与基片表面同心,在该球形掩模表面设有开口,所述基片暴露于所述开口的区域为刻蚀区域;
以Ar离子束对上述开口部分的基片进行斜向离子束刻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凸面双闪耀光栅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为沿光栅栅线方向的条状细缝。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面双闪耀光栅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向离子束刻蚀采用Ar离子束刻蚀方法或CHF3反应离子束刻蚀方法中的一种,其具体的工艺参数为:Ar离子束刻蚀时,离子能量为380eV至520eV,离子束流为70mA至140mA,加速电压为240V至300V,工作压强为2.0×10-2Pa;CHF3反应离子束刻蚀时,离子能量为300eV至470eV,离子束流为70mA至140mA,加速电压为200V至300V,工作压强为1.4×10-2Pa。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面双闪耀光栅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光栅区的光刻胶光栅或所述B光栅区的同质光栅的占宽比为0.25-0.65,周期为300至6500n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面双闪耀光栅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刻胶光栅为矩形光栅或正弦形光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面双闪耀光栅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质光栅为矩形光栅或梯形光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面双闪耀光栅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Ar离子束扫描刻蚀的工艺参数为:离子能量380至520eV,离子束流70至140mA,加速电压240至300V,工作压强2.0×10-2Pa,刻蚀角度为5°至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530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知识查询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波纹冷却扁管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