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防系统及其无线安防报警传感器的扩展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1915.X | 申请日: | 2012-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2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王臻;程兵;蔡建;罗方龙;丁倩;丁文武;王鲁单;程胜;张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昆山瑞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5/10 | 分类号: | G08B2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常亮 |
地址: | 215347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系统 及其 无线 报警 传感器 扩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防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可扩展无线安防报警传感器的安防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今家庭住宅智能化步伐加快,具有防火、防盗、煤气泄露报警及紧急求助等功能的安防报警系统越来越多地进入到普通家庭当中。安防报警系统按照主机与报警传感器等部分是否是有线连接,可以分为有线安防报警系统和无线安防报警系统。
市场上主流低成本的无线安防报警系统均为报警传感器与报警主机对应的方案,现简单介绍如下:
一、采用固定地址编解码方案的PT2262/PT2272芯片,PT2262/PT2272是一对带地址、数据编码功能的红外遥控发射/接收芯片,其编码长度有限,码形格式固定不变,十分易于被破解,只能用于一些对保密安全要求不高的场所,且主机和报警传感器需要配套购买;
二、在芯片级别自学习的报警传感器与报警主机对应的方案,例如EV1527/TDH6300,EV1527是一片由CMOS设计制造的可预烧内码的学习码编码IC,TDH6300是用于EV1527的解码芯片,TDH6300学习码编译码系列芯片是针对无线遥控安全系统而开发的芯片,针对固定编码芯片编码量少极易重码的缺点和数据极易被扫描和破译而开发的,可用于替代PT2262/PT2272固定编码芯片。但是,虽然EV1527/TDH6300类方案所使用的TDH6300芯片主机具有学习能力,但是最多学习7个EV1527编码器,数量有限;
三、采用滚动码的HCS300/301编解码芯片,该芯片在传输代码之前采用了先进的非线性位加密技术,产生具有极高保密性的滚动编码,每一次发送的代码都是唯一的、不规则的、且不重复,使得任何通过非法捕捉和扫描跟踪等破译手段都化为泡影。但是,HCS300/301方案的算法由芯片实现,其所实现的功能由按键决定,最多扩展16个编码器,即一个主机配对16个安防报警传感器,扩展性很差。
综上所述,以上现有的方案都不具备很强的扩展性。如果采用以上这些传统的无线报警系统方案显然有局限性,譬如无线安防报警传感器的数量、类型等不能实时扩展。因此,设计一种可任意扩展学习无线安防报警传感器的安防系统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任意扩展无线安防报警传感器的安防系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安防系统,包括主机、无线网络模块、无线报警设备、无线报警信号接收模块、监控终端,所述无线网络模块、无线报警信号接收模块分别与所述主机连接,所述监控终端通过所述无线网络模块与所述主机进行联网,所述主机与所述无线报警信号接收模块之间连接有无线解码单片机,所述无线解码单片机对所述无线报警信号接收模块发出的数据信号编为统一的ID号,并将所述ID号发送给所述主机。
优选地,所述主机为嵌入式主控计算机。
优选地,所述无线报警信号接收模块包括老人跌倒信号接收模块、通用低速率无线数字信号接收模块。
优选地,所述老人跌倒信号接收模块为跳频通讯接收模块。
优选地,所述无线报警设备包括老人跌倒传感器、烟雾探测器、温度探测器、煤气探测器、红外探测器和门禁。
优选地,所述老人跌倒传感器的无线信号发射模块为跳频通讯发射模块。
优选地,所述无线信号解码单片机与所述主机之间通过422总线连接。
本发明还揭示了上述这种安防系统中无线安防报警传感器的扩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无线报警信号接收模块接收由无线报警设备发出的数据信号;
S2:无线报警信号接收模块将所接收到的数据信号发送给无线信号解码单片机;
S3:利用无线信号解码单片机将所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编为统一的ID号;
S4:无线信号解码单片机将步骤S3中所得的ID号发送给主机;
S5:主机判断所述ID号是否存在于安防系统的传感器数据库中,如果ID号不存在,监控终端通过无线网络模块设置相应的传感器类型,并将结果加入传感器数据库中,如果ID号已经存在,则启动报警程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昆山瑞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昆山瑞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19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胚自动传输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注塑流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