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容式触控板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27846.5 | 申请日: | 2012-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6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崇维;廖小惠;许景富;张恒毅;吴育骅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胜(中国)科技有限公司;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江耀纯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式触控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控板,特别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控板在单一感应电极内具有不同图案密度的电极图案区。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与触控板整合的应用产品越来越多,包括移动电话(mobile phone)、定位导航系统(GPS navigator system)、平板计算机(tablet PC)以及笔记本计算机(laptop PC)等。目前触控板的技术发展非常多样化,较常见的技术包括电阻式、电容式以及光学式等。其中电容式触控板由于具有高准确率、多点触控、高耐用性以及高触控分辨率等特点,已成为目前中高阶消费性电子产品使用的主流触控技术。
电容式触控板的操作原理是使用感应电极来检测触控点位的电容变化,并利用不同方向轴上连结各个感应电极的连结线将信号传回进行演算而完成定位。由于一般人的手指有一定的大小范围,为避免当手指全部落在单一感应电极的电极图案内,造成演算法无法正确地内插出触控位置的问题发生,一般对感应电极的电极图案都有大小的限制。因此,随着电容式触控板的尺寸加大,对应的处理器(processor or integrated circuit,IC)所需的通道(channel)数也会因此增加,演算方式也变得复杂。换句话说,当感应电极的大小需维持一定规格时,随着电容式触控板的尺寸加大,其进行运算所需耗用的硬体资源也会变大而造成制造以及成本上的负担。因此,如何用其他方式突破感应电极的大小限制,在不增加IC的通道数的状况下,在大尺寸电容式触控板上达到高触控分辨率的表现,实为目前相关领域人士努力的方向。
为了增加电容式触控板的触控灵敏度,台湾专利公告I332169号中利用了在不同轴向的各电极片上缕孔大小以及分布设计的不同,使得不同轴向的各电极片具有不同的实际面积,用以在碰触时产生不同的电容耦合效应来调整碰触的灵敏度。然而,此种电极设计仅可增加触控的灵敏度而无法提高触控的分辨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控板,利用在各感应电极上设计具有不同电极图案密度的区域,使触控的分辨率增加。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控板,包括一基底、多条第一轴向电极以及多条第二轴向电极。基底具有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第一轴向电极设置在基底上,且第一轴向电极是沿一第一方向延伸。各第一轴向电极包括至少一第一感应电极,且第一感应电极具有一第一电极图案区以及一第二电极图案区。第二轴向电极设置在基底上,且第二轴向电极是沿一第二方向延伸。各第二轴向电极包括至少一第二感应电极,且第二感应电极具有一第三电极图案区以及一第四电极图案区。各第一电极图案区的图案密度(pattern density)是大于各第二电极图案区的图案密度,且各第三电极图案区的图案密度是大于各第四电极图案区的图案密度。
本发明是通过各单一感应电极上具有不同电极图案密度的区域,使得本发明的电容式触控板可在不改变感应电极大小以及不需增加对应的处理器的通道数的状况下,有效地提高触控的分辨率。
附图说明
图1与图2绘示了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电容式触控板的示意图。
图3绘示了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电容式触控板的剖视示意图。
图4绘示了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电容式触控板的剖视示意图。
图5绘示了本发明第四优选实施例的电容式触控板的剖视示意图。
图6到图9绘示了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电容式触控板的触控感测运算示意图。
图10绘示了本发明第五优选实施例的电容式触控板的示意图。
图11绘示了本发明第六优选实施例的电容式触控板的示意图。
图12绘示了本发明第七优选实施例的电容式触控板的示意图。
图13与图14绘示了本发明第八优选实施例的电容式触控板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1 电容式触控板 102 电容式触控板
103 电容式触控板 104 电容式触控板
105 电容式触控板 106 电容式触控板
107 电容式触控板 110 第一轴向电极
111 第一轴向电极 112 第一轴向电极
120 第二轴向电极 121 第二轴向电极
122 第二轴向电极 130 第一感应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胜(中国)科技有限公司;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胜(中国)科技有限公司;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78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字化处理控制的在线式不间断电源
- 下一篇:特种车载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