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气再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1866.1 | 申请日: | 2012-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9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木村洋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M25/07 | 分类号: | F02M25/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气 再循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例如,安装在机动车辆内的内燃机的废气再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提供一种用于将一部分废气(exhaust gas)返回到进气(induction,吸气)通道的废气再循环系统,从而减少内燃机排放的氧化氮(NOx)。通过给燃烧室提供一部分废气,抑制了燃烧室内温度的升高,从而抑制NOx的产生。
另一方面,根据内燃机的驱动条件,可能会发生的情况是,在废气中含有未燃烧的燃料和油烟。当废气中包含的未燃烧的燃料和油烟结合在一起时,会在废气再循环系统的流动通道内积聚沉积物。
这样,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用于净化废气的催化剂。催化剂通过被加热到活化温度而充分作用。已经提出了使容纳这种催化剂的壳体与排气歧管接触从而将催化剂的温度迅速升高到活化温度的技术(参考PTL 1)。引用文件列表
专利文献
[PTL 1]JP-A-2006-257905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当通过热废气来加热容纳催化剂的壳体和排气歧管时,壳体和排气歧管会受热膨胀。排气歧管的热膨胀与催化剂壳体的热膨胀不同。在PTL 1公开的结构中,催化剂壳体与排气歧管接触,由于催化剂壳体与排气歧管的热膨胀不同,它们在它们之间的接触部分相互挤压,从而造成接触部分上的负荷较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能迅速活化催化剂的同时能抑制其上负荷的废气再循环系统。
问题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
排气歧管,与内燃机的燃烧室连通,并且形成排气系统的一部分;
废气再循环通道,用于将废气从排气系统引到进气通道;
催化转化器,设置在所述废气再循环通道内,并且布置在与所述排气歧管隔开的位置上,在该位置上,所述催化转换器的至少部分沿车体的竖直方向重叠在所述排气歧管上;以及
覆盖件,覆盖所述排气歧管和所述催化转换器。
内燃机可包括至少两个燃烧室。排气歧管可包括:支管部分,其与所述燃烧室对应地连通;以及汇合部分,在所述汇合部分处,所述支管部分汇合在一起。所述催化转换器的至少部分可沿所述车体的竖直方向重叠在所述汇合部分上。
催化转换器可包括在所述覆盖件内暴露的至少一个散热片。
所述废气再循环通道可包括波纹通道部分,所述波纹通道部分至少在所述催化转换器的上游或下游具有波纹形状。
所述波纹通道部分可在所述催化转换器的上游和下游均与所述催化转换器连通。
废气再循环系统可进一步包括冷却单元,其被构造成通常使用冷却剂来冷却所述燃烧室,并且设置在所述废气再循环通道内,从而冷却所述废气。
所述废气再循环通道可包括旁路通道,所述旁路通道绕过所述冷却单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可提供一种在能迅速活化催化剂的同时能抑制其上负荷的废气再循环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废气再循环系统的内燃机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沿着图1所示的线F2-F2截取的内燃机系统的截面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覆盖件的平面图,其是从沿着车体的竖直方向的上侧看到的。
图4是沿着图2所示的线F4-F4截取的废气再循环系统的截面图。
图5是沿着与图4同样的方式截取的废气再循环系统的截面图,示出了开口打开的状态。
图6是示出了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废气再循环系统的内燃机系统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了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废气再循环系统的内燃机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到图5,将对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废气再循环系统进行说明。图1示出了内燃机系统10。如图1所示,内燃机系统10包括内燃机20、进气系统30、排气系统40和废气再循环系统50。内燃机20安装在机动车辆1内。机动车辆1为包括废气再循环系统的机动车辆的示例。机动车辆包括组装至车体上的车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18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直径高速流延辊的制作工艺
- 下一篇:一种圆柱面匀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