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控液压旋转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7420.1 | 申请日: | 201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2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钱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主分类号: | F16F9/10 | 分类号: | F16F9/10;F16F9/3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5 | 代理人: | 周建观;张云 |
地址: | 2130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控 液压 旋转 阻尼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尼器,具体涉及一种主控液压旋转阻尼器。
背景技术
目前,液压阻尼器广泛的运用于管道、车辆、桥梁、建筑及其他领域,随着对抗震和减震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液压阻尼器的市场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常见的液压阻尼器为直线型液压阻尼器,其工作原理是:左安装部和右安装部为液压阻尼器的两个安装点,它们安装于两个有相对直线运动或可能产生相对直线运动的物体或建筑结构上,当左安装部固定,右安装部产生相对运动时,液压阻尼器左工作腔、右工作腔两腔的油液通过安装于活塞上的阻尼孔实现相互流动,一方面,由于阻尼孔的孔口一般比较小,无法实现大流量的通流,限制了液压阻尼器左、右安装部的相对运动,产生一定阻尼力,实现抗震和减震的效果;另一方面,液压阻尼器左安装部和右安装部的相对运动时,阻尼器产生的阻尼力,达到耗能的目的。由于液压阻尼器应用场合的不同,会对产品提出很多不同的性能和功能要求,因此,必须针对液压阻尼器不同的应用场合,开发出能够满足不同要求的液压阻尼器,对于存在有相对旋转运动的两个物体之间,如果要产生阻尼作用,必须另外设计一种阻尼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工作过程中的阻尼力矩可主动分时控制的主控液压旋转阻尼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主控液压旋转阻尼器,包括液压马达或液压泵,液压马达或液压泵的一端具有旋转输出轴,
a、所述液压马达或液压泵的另一端具有第一流通孔和第二流通孔;
b、所述液压马达或液压泵上还装有依靠阀芯的移动改变一个或多个油口通流面积的换向阀,所述换向阀包括阀体和阀芯,阀体上具有阀孔,阀体上还具有第一通油孔和第二通油孔;
c、所述液压马达或液压泵的第一流通孔和第二流通孔分别与换向阀的阀体上的第一通油孔和第二通油孔连通
d、所述换向阀的阀体上还具有阻尼孔,第一通油孔通过阻尼孔与第二通油孔连通。
所述换向阀还包括复位弹簧、螺盖和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与阀体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阀芯位于阀孔内,且通过电磁铁驱动而与阀孔滑动配合,所述阀芯上设有流通槽,螺盖与阀体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螺盖相抵,另一端与阀芯的一端相抵,第一通油孔和第二通油孔之间通过阀芯的流通槽在阀孔内的移动位置不同而接通或者断开。
所述阀孔具有第一径向环形凹槽和第二径向环形凹槽,第一通油孔和第二通油孔分别与相应的第一径向环形凹槽和第二径向环形凹槽相通。
所述电磁铁具有顶杆,阀芯的另一端也即邻近顶杆端具有第一定位孔,顶杆的前端具有扁平段,该扁平段伸入阀芯的第一定位孔内且与阀芯相抵,阀芯的一端也即邻近复位弹簧端具有第二定位孔,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伸入第二定位孔内,所述阀芯具有阀芯孔,且第一定位孔通过阀芯孔与第二定位孔相通。
本发明所具有的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后,液压马达或液压泵上还装有依靠阀芯的移动改变一个或多个油口通流面积的换向阀,所述换向阀具有第一通油孔和第二通油孔,而且所述液压马达或液压泵的第一流通孔和第二流通孔分别与换向阀的第一通油孔和第二通油孔连通,因此本发明采用阀可以人为干预油路的流通面积,从而干预了阻尼作用时间及阻尼作用过程,实现阻尼力矩主动实时连续控制,改变常用液压阻尼器阻尼被动作用的工作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换向阀关闭时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换向阀接通时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主控液压旋转阻尼器,包括液压马达或液压泵1,液压马达或液压泵1的一端具有旋转输出轴1-1,所述液压马达或液压泵1的另一端具有第一流通孔1-2和第二流通孔1-3;所述液压马达或液压泵1上还装有依靠阀芯的移动改变一个或多个油口通流面积的换向阀10,所述换向阀10包括阀体10-1和阀芯10-2,阀体10-1上具有阀孔10-1-1,阀体10-1上还具有第一通油孔10-4和第二通油孔10-3;所述液压马达或液压泵1的第一流通孔1-2和第二流通孔1-3分别与换向阀10的阀体10-1上的第一通油孔10-4和第二通油孔10-3连通;所述换向阀10的阀体10-1上还具有阻尼孔12,第一通油孔10-4通过阻尼孔12与第二通油孔10-3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未经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74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