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电池的冷却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4062.9 | 申请日: | 201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9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翟钧;严钦山;苏岭;李宗华;周安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50 | 分类号: | H01M10/50;B60K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王学强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冷却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冷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的冷却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全球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和全球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各种新能源汽车的兴起,无疑是缓解能源压力和降低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
在各种新能源汽车中,电动汽车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电动汽车是由动力电池来提供整车能量,并由驱动电机提供车辆的驱动力。由于动力电池需要提供大量的能量,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动力电池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当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时,动力电池也同样会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的过量累积会对动力电池的工作效率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电动汽车的正常运行。当然,除电动汽车外,其他使用动力电池进行能量提高的车辆也具有相同的问题。
因此,如何高效的为动力电池进行冷却处理,仍旧是摆在本领域研发人员面前的一个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的冷却方法及系统,以实现对动力电池的高效冷却,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动力电池的冷却方法,包括:
获得动力电池的当前温度并与第一温度阈值及第二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当所述当前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根据动力电池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中的至少一个功率的大小控制冷却设备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冷却处理。
优选的,根据动力电池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中的至少一个功率的大小控制冷却设备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冷却处理,具体包括:
获得动力电池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中的至少一个功率;
根据所获得的功率的大小调整冷却设备进行冷却处理的强度。
优选的,当动力电池的当前温度不大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冷却设备不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冷却处理。
优选的,当动力电池的当前温度不小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当前温度的大小调整冷却设备进行冷却处理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动力电池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的获得方法均为:将所述动力电池的当前电压与动力电池的当前电流相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的冷却系统,包括:
温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得动力电池的当前温度;
温度比较模块,用于将所述动力电池的当前温度与第一温度阈值及第二温度阈值进行比较;
冷却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当前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根据动力电池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中的至少一个功率的大小控制冷却设备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冷却处理。
优选的,所述冷却控制模块,包括:功率获取子模块和冷却调整子模块,
所述功率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动力电池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中的至少一个功率;
所述冷却调整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获得的功率的大小调整冷却设备进行冷却处理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冷却控制模块具体设置为:当动力电池的当前温度不大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冷却设备不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处理。
优选的,所述冷却控制模块具体设置为:当动力电池的当前温度不小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当前温度的大小调整冷却设备进行冷却处理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动力电池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的获得方法均为:将所述动力电池的当前电压与动力电池的当前电流相乘。
通过应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的冷却方法及系统,可以同时根据动力电池的当前温度及动力电池的功率对冷却设备的冷却强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得动力电池的冷却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的冷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的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动力电池的冷却系统中冷却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40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