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层ITO的布线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12878.8 | 申请日: | 201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6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6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层 ito 布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层ITO的布线结构。
背景技术
近来,随着触控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其使用的触控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外观要求更加炫丽,而且其价格也趋于降低。为了降低成本的因素,越来越多的设计公司采用了单层ITO来代替传统的两层ITO组成的触控屏,由于ITO本身价格较贵,且将两层ITO布设在触控屏上的工艺复杂,所以利用单层ITO的触控屏不仅仅是价格上更具优势,其较为简单的工艺步骤也成了触控屏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
现阶段,单层触控屏上所采用的ITO的布图一般是三角形或者矩形。对于三角形而言,由于是通过两个对称的三角形组成一组电极组分别布设在ITO层上,所以对所述触控屏的大小就有一定的限制,随着三角形角度的逐渐递减,触控对象如手指触碰的位置就不能快速的分辨,从而不能准确的判断触控点的具体位置坐标。而对于矩形而言,是由若干个矩形状的电极块布设在ITO层上,由于各个电极块相互独立引出各个导线连接到触控屏上芯片的相应扫描引脚上,所以手指在任何一处都可以准确的判断其具体位置,但是由于触控屏上芯片中扫描引脚的限制,设计师们必须综合考虑触控屏幕的大小,才能确定出矩形的尺寸。而对于大屏幕触控屏而言,在扫描引脚一定的情况下,触控屏幕越大,对于的矩形结构也应该越大。如此以来,若矩形的面积大于正常手指触碰点的面积时,手指在触控屏上移动划线时,就可能出现断线的情况。为了避免上述情况,我们将两矩形状的电极块相对之处设置为波浪形,以此希望可以克服上述问题,但是实际应用中,若矩形状的长度或者宽度过大,还是会引起断线问题。只所以引起上述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手指在电极块上移动时,面积没有变化,引起感应量没有变化,最终出现断线的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可能出现的断线问题,因此需要为广大用户提供一种新的单层ITO的布线结构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可避免在划线时出现断线问题的单层ITO的布线结构。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层ITO的布线结构,所述单层ITO上设有若干个电极块,形成若干纵行和纵列,所述纵行或者纵列上任意相邻两个电极块的面积随触控对象的滑动呈递变趋势。
本发明所述的单层ITO的布线结构,不但简单,而且通过电极块上感应面积的不断变化引起感应值的变化,最终实现在单层ITO上任意一位置处划线时都可以准确的侦测出手指的滑动轨迹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所述单层ITO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所述单层ITO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所述的单层ITO的布线结构,请参考图1所示,所述单层ITO 1上设有若干个电极块11,形成若干纵行和纵列,即每个纵行或者纵列均由复数个触控电极块11组成。所述电极块11的各个形状不完全相同,其包括两种,一种是呈菱形状的电极块111,另一种是由两个对接的三角形组成的电极块112。所述电极块112中三角形的一个边与所述菱形电极块111的一个边平行,且所述两个对接的三角形中,对接处不封闭。所述各个电极块11上引出导线连接到触控屏上相应芯片(未表示)的引脚上。
上述单层ITO 1中,所述电极块111和112相互咬合,即电极块112位于所述电极块111的凹陷处,且所述电极块111和112的面积呈递变趋势,即在所述本发明中的实施例1中纵列上任意相邻两个电极块的面积随触控对象的滑动呈递变趋势,同样道理,如果所述单层ITO 1逐行排列,那么纵横上任意相邻两个电极块的面积随触控对象的滑动也呈递变趋势。如此以来,即使用户的手指较小,当手指在所述单层ITO 1上移动时,感应面积也会不断变化,从而引起感应量的不断改变,实现在所述单层ITO 1上的任意一位置处划线时都可以准确的侦测出手指的滑动轨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28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分离纯化血橙花色苷的柱层析方法
- 下一篇:煤矿井下高压防爆开关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