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照明装置及其发光二极管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8687.4 | 申请日: | 201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56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李顺昌;赵自皓;马卿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0 | 分类号: | H05B3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骆希聪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装置 及其 发光二极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照明装置及其发光二极管装置的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减低其光衰特性较严重的发光二极管或红光发光二极管因温度升高的亮度衰减现象。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保护的需求,利用发光二极管来建构人们日常生活中提供照明的灯具已经成为不可更改的趋势。而在已知技术中,用以提供照明暖色系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常应用蓝红光芯片搭配的发光二极管,再加上黄及红色的萤光粉来进行制作。在这种已知的照明装置中,由于在随着其操作时间的增长,其所在的环境温度会随的上升。并且,其中的红光芯片的发光二极管,因其光衰特性比蓝光芯片的发光二极管的光衰特性还要大,在其所在的环境温度上升的同时,红光芯片的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也会随之递减,其递减程度比蓝光芯片的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还要严重。如此一来,这种已知的照明装置所提供的照明亮度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严重的影响到照明装置的效能。
因此,如何制作可以提供高效率的照明,且可以长时间稳定操作的照明装置,成为本领域设计者一个重要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装置,有效降低其红光发光二极管串随环境温度升高所产生的亮度衰减现象。
本发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有效降低因其中的红光发光二极管串随环境温度升高所产生的亮度衰减,而使照明装置发出的照明光线产生变异,使照明装置在环境温度提高下,照明光线仍能符合7-step macadam或4-step macadam的要求。
本发明提出一种发光二极管装置,包括至少一红色发光二极管、至少一阻抗提供元件及一驱动器。红光发光二极管具有一内阻,阻抗提供元件与红光发光二极管并联,且具有一分流阻抗值。分流阻抗值与一环境温度成正比。驱动器分别与红光发光二极管及阻抗提供元件串联,用以产生一驱动电流。驱动电流依据分流阻抗值及内阻来被分流至阻抗提供元件及红光发光二极管。
阻抗提供元件为正温度系数的半导体元件、热敏电阻、晶体管或二极管。至少一非红光的发光二极管分别与驱动器、红光发光二极管及阻抗提供元件串联,并接收驱动电流。非红光的发光二极管耦接于驱动器及红光发光二极管之间,或者是红色发光二极管耦接于驱动器及非红光的发光二极管之间。非红光的发光二极管为蓝光发光二极管、绿光发光二极管、紫外光发光二极管或近蓝光发光二极管。
本发明再提出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串、多个阻抗提供单元及一驱动器。各该发光二极管串包括相互串联的至少一第一发光二极管串及至少一第二发光二极管串。第一发光二极管串具有一内阻,且包括相互串联的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各第一发光二极管能激发出一具有第一波长的第一光线。第二发光二极管串包括相互串联的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各第二发光二极管能激发出一具有第二波长的第二光线,第一波长大于第二波长。各阻抗提供元件与各第一发光二极管串并联,并与各第二发光二极管串串联。各阻抗提供元件具有一分流阻抗值,分流阻抗值与一环境温度成正比;驱动器分别与此些发光二极管串及此些阻抗提供元件串联,用以产生多个驱动电流。各第二发光二极管串对应接收一驱动电流,各驱动电流依据各分流阻抗值以及各内阻来被分流至各阻抗提供元件及各第一发光二极管串。
此些阻抗提供元件为正温度系数的半导体元件、热敏电阻、晶体管或二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为蓝光发光二极管、绿光发光二极管、紫外光发光二极管或近蓝光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为红光发光二极管。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装置,包括至少一第一发光二极管、至少一第二发光二极管、至少一阻抗提供元件及一驱动器。第一发光二极管具有一内阻及一第一光衰特性,第二发光二极管具有一第二光衰特性,第一光衰特性比第二光衰特性严重且大。阻抗提供元件与第一发光二极管并联,且与第二发光二极管串联。阻抗提供元件具有一分流阻抗值,分流阻抗值与一环境温度成正比。驱动器分别与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及阻抗提供元件串联,用以产生一驱动电流给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电流依据分流阻抗值及内阻来被分流至阻抗提供元件及第一发光二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86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筒状织物平幅松式浸渍、渗透装置
- 下一篇:一种含半焦粉的高温烟气综合利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