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纹理特征的数字图像被动盲取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7510.2 | 申请日: | 201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9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孙锐;高隽;闫晓星;徐彩臣;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00 | 分类号: | G06T1/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汪祥虬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纹理 特征 数字图像 被动 取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对图像伪造中复制-粘贴篡改基于纹理特征的被动盲取证方法。
背景技术
数字时代的来临在给人们带来享受超前视觉效果的同时,也使一些不法分子可以通过网络等媒体传播一些伪造和篡改的图像,对个人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所以,数字时代在方便人们的同时也成为了一把“双刃剑”。数字图像复制-粘贴篡改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图像伪造手段,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同一幅图像的复制-粘贴篡改伪造;另一类是对不同图像间的复制-粘贴篡改伪造。
现有针对同一幅图像的复制-粘贴篡改取证的方法有:
在2004年美国达特茅茨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报告会议上提出的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数字图像复制-粘贴被动盲取证方法,采用图像变换域特征量来表示图像内容,存在着鲁棒性差的缺陷。
2005年举办的电气电子工程学会(IEEE)信息处理国际会议文集第五十三卷第二期第758-767页提出的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CT)系数的复制-粘贴篡改被动盲取证方法,虽然实现了对图像复制-粘贴篡改的取证,但其存在着计算量大的缺陷。
2007年举办的电气电子工程学会(IEEE)多媒体信息与取证技术国际会议文集第三期第1750-1753页提出的基于小波和奇异值分解的图像复制伪造区域被动盲取证方法,虽然进一步降低了取证方法的计算量,但是仍然无法针对实际中较大的图像进行快速取证。
2007年中国《计算机学报》第三十卷十一期第1998-2007页提到的一种基于主转移向量的数字图像复制-粘贴篡改被动盲取证方法只能对单一格式的图像篡改进行取证。
2011年中国《计算机应用》第三十一卷第六期第1621-1630页提出的一种基于灰度共生矩的图像区域复制篡改取证方法,存在着计算量较大和鲁棒性差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基于纹理特征的图像被动盲取证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高对图像篡改取证检测率以及鲁棒性,使该方法能够应用于图像的内容真实性的鉴别等领域。
本发明基于纹理特征的数字图像被动盲取证方法,其特征在于:
首先进行纹理特征提取:
第一步、对待检测的可疑图像进行灰度判决,如果为非灰度图像,则将其转换为灰度图像;
第二步、将转换为灰度图像后的待检测图像的纹理部分剪裁出来;
第三步、将剪裁得到的灰度图像纹理部分进行重叠分块;第四步、根据下列公式分别计算出每一个纹理子块的纹理平均值、纹理标准差、纹理平滑度、三阶矩、纹理一致性和纹理熵,作为每一个子块的特征统计量,来代表每一个纹理子块内容信息:
1)纹理平均值公式
式中ave为纹理平均值,s×s为纹理子块的大小,n(x,y)为(x,y)点的灰度值;
2)纹理标准差公式
式中var为纹理标准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75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