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总成自动变速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7111.6 | 申请日: | 201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7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张龙利;刘兴芬;梅晓峰;李健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瑞尔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3/74 | 分类号: | F16H3/74;F16D43/18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王敏杰 |
地址: | 20180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总成 自动变速器 系统 | ||
1.一种动力总成自动变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壳(1)、行星减速器a(2)、离心摩擦离合器(3)、输出重块(4)、转子端盖(5)、主轴(6)、单向离合器(7)、轴承(8)和行星减速器b(9)九个部件;其中:所述的行星减速器a(2)和行星减速器b(9)并列分布在主轴(6)的两侧,共用一个行星架(23)和内齿圈(24),内齿圈(24)固定在外壳(1)上,转子端盖(5)和输出重块(4)通过机械连接在一起,转子端盖(5)与电动机的输出端连接在一起,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之后,通过机械连接机构将动力传递至转子端盖(5)上,经转子端盖(5)传递到输出重块(4);
电动机的转速较低时,输出重块(4)与行星减速器a(2)上的中心齿轮a(21)接触,行星减速器a(2)相当于是一种中心齿轮a(21)输入,行星架(23)固定,内齿圈(24)输出的行星减速装置;动力经输出重块(4)传递到内齿圈(24)上,进而传递到与内齿圈(24)相连的外壳(1)上,经外壳(1)传出;
当转速较高时,离心摩擦离合器(3)上的输出重块(4)因为离心力的作用直接与行星减速器b(9)上的中心齿轮b(92)接触,阻断了输出重块(4)与行星减速器a(2)上的中心齿轮a(21)的接触,行星减速器b(9)相当于是一种中心齿轮b(92)输入,行星架(23)固定,内齿圈(24)输出的行星减速装置;动力经输出重块(4)传递到行星架(23),进而传递到与内齿圈(24)相连的外壳(1)上,经外壳(1)传出;
当倒挡时,由于单向离合器(7)的阻止输出重块(4)的转动,从而阻止了电机的转动,此时是内齿圈(24)输入,行星架(23)输出;
因为行星减速器a(2)和行星减速器b(9)有不同的减速比,故可实现自动变速的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自动变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星减速器a(2)具有行星齿轮a(22),所述的行星减速器b(9)也具有行星齿轮b(91),行星齿轮a(22)和行星齿轮b(91)通过轴承(8)固定在一根圆柱销上,圆柱销的两端固定在行星架(2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总成自动变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心摩擦离合器(3)主要由输出重块(4)、拉簧(31)、圆柱销a(32)、圆柱销b(33)、增力重块(34)、圆柱销c(35)、滚轮(36)构成;四根拉簧(31)分布通过8个圆柱销a(32)固定在输出重块(4)和增力重块(34)上,四个滚轮(36)也分别通过4个圆柱销c(35)固定在输出重块(4)上;
当电动机的转速较低时,速度较低时输出重块(4)在四根拉簧(31)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此时输出重块(4)与行星减速器a(2)上的中心齿轮a(21)接触;
当电动机的转速逐渐上升到达预定的转速时,输出重块(4)将克服四根拉簧(31)的拉力作用,固定在输出重块(4)上的四个滚轮(36)通过与增力重块(34)的斜导面驱动接触使得增力重块(34)增力于输出重块(4),输出重块(4)在导向圆柱销b(33)的导向作用下,沿径向向外运动,输出重块(4)由原来的与行星减速器a(2)上的中心齿轮a(21)接触切换为与行星减速器b(9)上的中心齿轮b(92)接触;从而实现动力传递从行星减速器a(2)到行星减速器b(9)之间的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总成自动变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重块(4)和增力重块(34)对侧各设两个,即呈间隔的环形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瑞尔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瑞尔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711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