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陆两用自行车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6034.2 | 申请日: | 2012-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2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鼎;潘海;马晨琦;田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F3/00 | 分类号: | B60F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陆 两用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水陆两用自行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广泛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人们出行便捷、环保的一款代步工具,同时它适合于各年龄段群体。目前自行车的款式很多,有载重自行车、山地车、小轮车、母子车等等。自行车也越来越趋向于多功能化,适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尤其是自行车作为一款绿色的健身工具,充分发挥其娱乐性显得更加重要。目前亦有人提出水陆两用自行车,但是现有的水陆两用自行车都存在结构复杂、拆装麻烦,安全及平稳性差等问题。尤其是自行车行驶于水中时,脚踏高度位置不妥,容易湿脚、湿裤子,同时车子在水中转向困难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水陆两用自行车,以满足人们出行、健身、娱乐集一体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水陆两用自行车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的水陆两用自行车,为人们提供一种简易、便捷、安全平稳的水陆两用自行车。
此种水陆两用自行车主要特征装置有:浮体装置,连杆支撑装置,坐垫及前飞轮联动提升装置,龙头调节装置,轮毂明轮拨片驱动装置、前轮转向装置。
本发明的浮体装置,与连杆装置相固连,分列于车轮两侧,前后两侧呈哑铃状,保证自行车水中行驶安全平稳。
本发明的连杆支撑机构焊接于靠近自行车三脚架中心结合点附近,可以折叠。当其撑开,使浮体出于水平状态,即可实现水上漂浮。陆地上折起,即可作为普通自行车使用,避免自行车水陆两用时拆卸的繁杂过程。
本发明的坐垫及前飞轮采用联动提升。前飞轮以后飞轮中轴为支点,可以做圆弧运动。自行车三脚架的中间杆上有多个支撑点,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便捷的联动抬高坐垫及前飞轮位置,通过联动杆上的活动支撑杆撑在自行车三脚架中间杆上,从而实现坐垫及前飞轮的稳固。自行车在水上运行时,避免湿鞋、湿裤子。联动抬高后,坐垫与脚踏的相对位置仍然不变,使人操作感觉舒服。
本发明的龙头联动。操作者可以根据前飞轮及坐垫的高度,相对应调节好龙头的高度。
本发明的驱动装置为明轮拨片。后轮轮毂上均布多片明轮叶片。明轮拨片通过固定在后轮钢圈内侧的十字形插槽及卡紧蝶形螺母来定位,根据水陆两用进行调节。陆地上使用时,即可将明轮拨片调成与后轮成一个平面,减少骑行阻力。水上运行时,调节成与后轮平面垂直,便于拨水推动自行车前进。
本发明的转向装置在于自行车前轮设计成实心的轮圈,在水上运行时,当舵片使用,通过控制车龙头,实现水上转向,减少重复设置转向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水陆两用自行车水上运行整体伸展图。
图2是本发明水陆两用自行车陆上运行整体收起图。
图3是本发明水陆两用自行车整体爆炸图。
图3中各标号代表:
1.三脚架;2.前轮;3.龙头调节元件一;4.龙头调节元件二;5.龙头;6.联动杆;7.蝶形螺母;
8.坐垫;9.活动支撑杆;10.前飞轮;11.后支架;12.刹车盖;13.后轮;14.后飞轮;15.十字形插槽;
16.链条;17.明轮拨片;18.卡紧蝶形螺母;19.浮体架元件一;20.浮体架元件二;21.浮体架元件三;
22.浮体架元件四;23.支撑架;24.浮体;25.盖板;26.脚踏板;27.脚踏连接杆;28.脚踏中轴;
29.前轮实心圈
图4是本发明水陆两用自行车坐垫及前飞轮联动装置爆炸图。
图5是本发明水陆两用自行车轮毂明轮拨片驱动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纸对该种自行车实现水陆两用进行阐述。
本发明除了三角形车架,前后轮等,其特征装置主要有:浮体装置,连杆支撑装置,坐垫及前飞轮联动提升装置,龙头调节装置,轮毂明轮拨片驱动装置、前轮转向装置。
当自行车在水上运行时,将连接浮体的支撑装置伸展开,使浮体水平,两侧对称布置,保证车子在水上的安全平稳,同时手动调节坐垫及前飞轮联动装置的位置,可以由低位调至高位,本处调节简单方便,只需松开4个蝶形螺母,将坐垫及前飞轮联动装置整体抬至相应位置支撑点,旋紧蝶形螺母即可。同时,操作者可以根据需求,手动调节好龙头的高度,以达到在水上运行娱乐、舒适的效果。此处,由于前轮是实心轮圈,可以当转向舵片使用,操作者通过控制龙头,即可实现水上转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60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电抗器减噪的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层析柱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