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蜗杆转盘轴承回转驱动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1692.2 | 申请日: | 2012-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3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左秀玲;王迪;邵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世必爱特种轴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23 | 分类号: | F16H57/023;F16C19/38;F16C33/58;B66C23/84 |
代理公司: | 洛阳明律专利代理事务所 41118 | 代理人: | 智宏亮 |
地址: | 471002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蜗杆 转盘 轴承 回转 驱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传动技术领域,主要涉及的是一种双蜗杆与推力角接触圆柱滚子转盘轴承组合回转驱动副。广泛适用于矿山重型起重机、港口起重机、重型吊车等领域。
技术背景
双蜗杆与推力角接触圆柱滚子转盘轴承组合回转驱动副是满足大传动比、大动力传动的装置,是在空间交错的两轴间传递运动和动力。主要用于传递运动和动力的设备中,特别是矿山重型机械设备、港口起重机的回转吊装置上。现有的双蜗杆蜗轮传动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一个蜗轮、与蜗轮配的球轴承、壳体、左端盖、蜗杆或蜗杆轴、蜗杆定位轴承、右端盖、上盖和动力源(也有不配置动力源使用者自行配置动力源的)组成;另一种是由一个带外齿圈的四点接触球转盘轴承即蜗轮、壳体、左端盖、蜗杆或蜗杆轴、蜗杆定位轴承、右端盖、上盖和动力源(也有不配置动力源使用者自行配置动力源的)组成。这两种双蜗杆蜗轮副由于涡轮配球轴承或四点球转盘轴承都是单列球轴承,滚动体与滚道都是点接触,同样空间条件下其本身承受载荷的能力和强度受到限制,不能满足同样空间位置矿山重型起重机和港口起重机重载荷、高强度、大倾覆力矩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由此产生,提出一种双蜗杆与推力角接触圆柱滚子转盘轴承组合回转驱动副,有效提高负荷承载能力和强度,增大倾覆力矩承受能力,在同样空间条件下可满足重载荷、大倾覆力矩的要求。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在双蜗杆传动装置内设置有双列推力角接触圆柱滚子转盘轴承,所述双蜗杆传动装置的蜗轮设置在所述推力角接触圆柱滚子转盘轴承内圈的外圆上。
所述双列推力角接触圆柱滚子转盘轴承包括内圈、两个滚道、第一列圆柱滚子、第二列圆柱滚子、第一外圈和第二外圈,在所述内圈的外圆中部均布有外齿,位于该外齿上、下部位的内圈外圆上还对称设置有滚道,该滚道为倾斜结构,其中在下部的滚道内设置有第一列圆柱滚子,在上部的滚道内设置有第二列圆柱滚子,第一列圆柱滚子由第一外圈压紧定位,第二列圆柱滚子由第二外圈压紧定位。
所述的双列推力角接触圆柱滚子转盘轴承的内圈与蜗轮可为一体结构,也可为分体结构。
所述的双列推力角接触圆柱滚子转盘轴承安装在所述双蜗杆传动装置的壳体底面上。
所述双列推力角接触圆柱滚子转盘轴承的第二外圈固定在所述双蜗杆传动装置的壳体上端。
所述双列推力角接触圆柱滚子转盘轴承的第一外圈固定在所述双蜗杆传动装置的壳体下端。
本发明通过设置双列推力角接触圆柱滚子转盘轴承解决现有双蜗杆蜗轮传动副不能满足重载荷、高强度、大倾覆力矩的问题,通过设置双列滚道和双列圆柱滚子的方案,达到滚动体和滚道线接触的目标。且滚道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由此增加了载荷能力,使轴承可以承载轴向和径向负荷,以及大的倾覆力矩。由于外齿设置在内圈外径的中部,这样,蜗轮就可以安装在内圈外径上面,与现有的带外齿双列四点接触球转盘轴承相比,在同样空间条件下可大幅度提高负荷承载能力,增加刚性和倾覆力矩承受能力,满足矿山重型起重机、港口起重机、重型吊车等领域重载荷、大倾覆力矩的要求。具有结构简单,节省空间,使用方便,降低成本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的主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中: 1、壳体, 2、第一外圈, 3、第一列圆柱滚子, 4、内圈, 5、第二列圆柱滚子,6、第二外圈,7、蜗杆或蜗杆轴, 8、右端盖,9、蜗杆定位轴承,10、左端盖,11、动力源。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结合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属的双蜗杆转盘轴承回转驱动副包括对称设置的壳体1、双列推力角接触圆柱滚子转盘轴承、涡轮、蜗杆或蜗杆轴7、四套蜗杆定位轴承9、右端盖8、左端盖10和动力源11,涡轮安装在壳体1内,在壳体的两个蜗杆腔体内分别安装有与蜗轮连动的两个蜗杆或蜗杆轴7 ,四套蜗杆定位轴承9安装于蜗杆或蜗杆轴7的两端支承蜗杆并与蜗杆一起转动;左端盖10、右端盖8分别安装在两个蜗杆腔体两端挡住外界灰尘。双列推力角接触圆柱滚子转盘轴承安装在壳体的内部,双列推力角接触圆柱滚子转盘轴承(已另案申请专利),它包括内圈4、两个滚道、第一列圆柱滚子3、第二列圆柱滚子5、第一外圈2和第二外圈6,在所述内圈4的外圆高度的中部设有一周外齿,位于该外齿上、下部位的内圈外圆上还对称设置有滚道,该两滚道为35°~60°倾斜结构,其中在下部的滚道内设置有第一列圆柱滚子3,在上部的滚道内设置有第二列圆柱滚子5,第一列圆柱滚子3由第一外圈2压紧定位,第二列圆柱滚子5由第二外圈6压紧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世必爱特种轴承有限公司,未经洛阳世必爱特种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16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