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搭载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70923.9 | 申请日: | 201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41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汤浅浩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徐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搭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搭载用装置的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搭载于车辆的车辆搭载用装置的一例,能够举出动力控制单元。例如,在混合动力(HV)车辆中使用的动力控制单元具有如下设备:电子控制单元(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变换器(inverter)、电容器和电压转换器(DC/DC转换器)。对于这些设备,通过各个设备分别被收容于框体并层叠,作为动力控制单元构成一个框体。
在这样的搭载于车辆的车辆搭载用装置中,需要防止由于水分向装置内部渗入而导致内部设备损坏。特别是需要充分的防水对策以应对水分从车辆搭载用装置的壳体的重叠部的间隙向装置内部渗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45940号公报)中,关于车载用电子设备的构造公开了如下构造,即在壳体与罩之间的重叠区域,在壳体和罩中任一方设有密封材料保持槽,在该槽填充密封材料。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2166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257241号公报)和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0-240798号公报)中公开了在缸体与缸盖的重叠部所采用的三面合一(三面合わせ)的密封构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459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2166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25724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0-2407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车辆搭载用装置中,希望采用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阻止水分向在构件的重叠部产生的间隙渗入的构造。
本发明以解决上述问题作为目的,提供一种车辆搭载用装置,其具备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阻止水分向在构件的重叠部产生的间隙渗入的构造。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在基于本发明的车辆搭载用装置中,是一种在由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规定的内部收容设备的车辆搭载用装置,上述上部壳体在下端部包括向外侧突出的上部壳体侧凸缘,上述下部壳体在上端侧包括与上述上部壳体侧凸缘重叠的下部壳体侧凸缘,在上述上部壳体侧凸缘与上述下部壳体侧凸缘之间设置有重叠区域,该重叠区域是以使上述下部壳体侧凸缘的外侧端部位置相对于经过上述上部壳体侧凸缘的外侧端部并与上述上部壳体的侧壁平行的虚拟线位于相同位置的方式设置的区域,或者是以使上述下部壳体侧凸缘的外侧端部位置相对于上述虚拟线位于上述上部壳体的上述侧壁侧的方式设置的区域。
在另一方式中,在上述重叠区域,在位于上述上部壳体侧凸缘与上述下部壳体侧凸缘)之间设置有密封构件。
在另一方式中,上述下部壳体侧凸缘的外侧端部具有向下方弯曲的弯曲凸缘,上述密封构件设置成填埋在上述上部壳体侧凸缘的下表面与弯曲部之间产生的间隙,所述弯曲部是上述下部壳体侧凸缘与上述弯曲凸缘之间的弯曲部。
在另一方式中,上述上部壳体侧凸缘的外侧端部在其下方侧具有倒角区域。
在另一方式中,该车辆搭载用装置是搭载于车辆的动力控制单元,上述动力控制单元以位于上述车辆的后侧的部分比位于上述车辆的前侧的部分高的前倾姿势搭载于上述车辆,上述重叠区域设置在上述车辆的至少后侧。
在另一方式中,上述上部壳体是收容电子控制单元、变换器、电容器和电压转换器作为电子设备的本体壳体,上述下部壳体是从下方覆盖上述电压转换器的下罩。
在另一方式中,上述本体壳体为铝制,上述下罩为铁制。
发明的效果
根据基于本发明的车辆搭载用装置,能够提供一种具备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阻止水分向在构件的重叠部产生的间隙渗入的构造的车辆搭载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车辆的平面构造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从图1中的箭头II方向观察的动力控制单元的车辆搭载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动力控制单元的本体壳体与下罩的重叠区域的构造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4是图3中的箭头IV向视图。
图5是表示比较例中的动力控制单元的本体壳体与下罩的重叠区域的构造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动力控制单元的本体壳体与下罩的重叠区域的另一构造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动力控制单元的本体壳体与下罩的重叠区域的又一构造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标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709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