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69186.0 | 申请日: | 2011-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3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永作友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M25/08 | 分类号: | F02M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苏萌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罐系统。
背景技术
在搭载于汽车上的燃料罐系统中,考虑到例如在混合动力汽车等中发动机的驱动时间变短的情况,且为了实现耗油率的改善,从而期望能够在不依存于来自发动机的负压的条件下对过滤罐进行净化。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14381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如下的蒸发燃料回收装置,该蒸发燃料回收装置利用抽吸泵将过滤罐中的蒸汽抽出并通过液化器进行液化,且向燃料罐进行回收。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由于通过液化器而对蒸发燃料进行冷却并液化,因此需要用于冷却的能量,并要求进一步提高能量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考虑到上述事实,本发明的课题在于,获得一种能够在不依存于由发动机所作用的负压的条件下对过滤罐进行净化、且能量效率也较为优异的燃料罐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在本发明中具有:燃料罐,其对燃料进行收纳;过滤罐,其能够进行对所述燃料罐内的蒸发燃料的吸附及释放;气体分离器,其将大气成分从所述燃料罐内的气体中分离出并排放到燃料罐外;内压检测单元,其对所述燃料罐的内压进行检测;切换单元,其对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进行切换,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为,在燃料罐的内压成为了第一预定值以下的负压的、负压时的状态下,能够通过该负压而将被过滤罐吸附的蒸发燃料吸入到燃料罐中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在燃料罐的内压成为了第二预定值以上的正压的、正压时的状态下,能够通过该正压而使所述气体层的气体经过所述气体分离器并将气体层的大气成分从气体分离器排放到外部的状态。
在该燃料罐系统中,具有对燃料罐的内压进行检测的内压检测单元,在燃料罐的内压成为了第二预定值以上的正压的、正压时的状态下,切换单元设切换成,能够通过该正压而使气体层的气体经过气体分离器并将气体层的大气成分从气体分离器排放到外部的第二状态。由此,由于大气成分从燃料罐内的气体中被分离出并被排放到气体分离器的外部,因此燃料罐内的大气成分将减少。
在该状态下,因燃料罐内的温度的降低等,从而燃料罐的内压会下降。而且,在燃料罐的内压成为了第一预定值以下的负压的、负压时的状态下,切换单元切换成,能够通过该负压而将被过滤罐吸附的蒸发燃料吸入到燃料罐中的第一状态。由于燃料罐的负压作用于过滤罐,因此能够将被过滤罐吸附的蒸发燃料释放(净化)并对其进行抽吸,以使蒸发燃料返回到燃料罐。
而且,能够反复实施如下的动作,即,在燃料罐内为正压时的状态下通过利用气体分离器而将大气成分分离出并排放到燃料罐外从而使燃料罐内成为负压的动作、和在燃料罐内为负压时的状态下对过滤罐进行净化的动作。
如此,由于在本发明中,在净化过滤罐时无需实施通过对气化器等的驱动而实现的对蒸发燃料的冷却,因此,与通过气化器等而对蒸发燃料进行冷却的结构相比,能量效率较高。此外,本发明还能够有助于汽车的耗油率改善。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所述切换单元具有:连通配管,其一端侧连接于所述燃料罐,并且通过中间部分的分支部而被分支以使其另一端侧分别连接于所述过滤罐及所述气体分离器;排放配管,其用于将大气成分从所述气体分离器排放到外部;三通阀,其被设置在所述连通配管的所述分支部上,并且能够选择性地将来自燃料罐的气体的排放通道切换为,使所述燃料罐与所述过滤罐连通的过滤罐侧连通通道、或者使所述燃料罐与所述气体分离器连通的气体分离器侧连通通道;开闭阀,其被设置在从所述燃料罐起经过所述气体分离器至所述排放配管为止的部位上。
在该结构中,通过对下述动作进行组合,从而能够对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进行切换,所述动作为,通过三通阀而将来自燃料罐的气体的排放通道切换为过滤罐侧连通通道和气体分离器侧连通通道中的某一个连通通道的动作、以及通过开闭阀而对从燃料罐起经过气体分离器至排放配管为止的部位进行开闭的动作。而且,由于从燃料罐至分支部(三通阀)为止的气体的排放通道通过过滤罐侧连通通道和气体分离器侧连通通道而被共通化,且对这些配管进行开闭的阀只需一个三通阀即可,因此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
发明效果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因此能够在不依存于由发动机所作用的负压的条件下对过滤罐进行净化,且能量效率也较为优异。
附图说明
图1为以加油中的状态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罐系统的概要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罐系统的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691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