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活细菌分离物的用于全身施用的疫苗有效
| 申请号: | 201180061881.2 | 申请日: | 2011-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12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26 |
| 发明(设计)人: | K.A.奥康内尔;R.拉夫勒尔;G.J.胡查帕;T.L.瓦斯莫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特维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K14/235 | 分类号: | C07K14/235;C12N1/00;A61K39/10;A61K39/145;A61K39/155;A61K39/295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刘健;万雪松 |
| 地址: | 荷兰博***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细菌 分离 用于 全身 施用 疫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活的减毒细菌分离物的用于全身施用的疫苗。本发明还涉及这些疫苗的制造和接种动物受试者的方法。
技术背景
支气管败血性博德特氏杆菌(B. bronchiseptica) 是一种高度感染性革兰氏阴性细菌,其可以有效地在健康的纤毛呼吸道粘膜形成菌落,以便在广泛的宿主物种中导致呼吸道感染。因此,支气管败血性博德特氏杆菌是在猪中萎缩性鼻炎和狗中犬舍咳(kennel cough)两者的病原体。
但值得注意的是,人类远远更容易被更有名的百日咳博德特氏杆菌(B. pertussis)感染,对其人类是唯一的天然目标[参见,Stevenson和Roberts, FEMS Immunology and Medical Microbiology 37:121-128 (2003)]。另外,与百日咳博德特氏杆菌不同,支气管败血性博德特氏菌不表达百日咳毒素。并且,虽然不知道百日咳博德特氏杆菌感染导致在上呼吸道中长期的定殖,但是支气管败血性博德特氏菌在很多不同的动物物种的上呼吸道中导致慢性感染。一致地,虽然活的百日咳博德特氏杆菌疫苗的全身施用最近被建议用于人受试者 [参见, 美国公开号2009/0246222A1],但是直到目前,活的减毒支气管败血性博德特氏菌疫苗尚未被设计用于局部鼻内施用于非人动物,例如Nobivac?KC和Intra-Trac II (来自Merck Animal Health), Recombitek? KC2 (来自Merial)和 Bronchi-Shield III (来自Fort Dodge)。
产生活的减毒细菌的一个特别的途径是修饰该细菌的一个或多个关键基因。在很多微生物中,分支酸是重要的芳香族化合物,包括叶酸和三种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的生物合成中的关键中间体[Moat等, Microbial Physiology (2002) Wiley-Liss, 第15章, 第525-527页]。因此,分支酸生物合成途径中基因,例如aroA的失活,已被用于产生活的减毒细菌。相应地,很多在其aroA基因中包含缺失的细菌已被构建,包括:溶血性曼氏杆菌(Mannheimia haemolytica)、出血败血性巴斯德氏菌(Pasteurella multocida)、催眠嗜血杆菌(Hemophilus somnus)[参见,例如 Briggs, 和Tatum,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71(11) 7187–7195 (2005); Tatum 和 Briggs,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71 (11) 7196–7202. (2005); 美国专利号5,840,556]、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Dougan 等, Molecular and General Genetics, 207(2-3) 402-405 (1987)、和百日咳博德特氏杆菌 [Roberts et al., Infectious Immunology 58:732-739 (1990)]。然而迄今为止,含有这种aroA突变细菌的疫苗,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出最小限度的成功,如果有的话,参见例如,美国公开号2009/0246222 A1第[0133]段,其具体提到包含具有aroA缺失的百日咳博德特氏杆菌疫苗的相当有限的成功,并且其反而强烈推荐使用在编码三种主要的百日咳博德特氏杆菌毒素中一种的基因内具有突变的无毒的活的百日咳博德特氏杆菌构建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特维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特维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618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