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平衡式进气歧管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39515.0 | 申请日: | 201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21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仇永兵;王少鹏;钱承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F02D9/1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姚李英;谭祐祥 |
地址: | 201203 中国上海市张***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衡 式进气 歧管 | ||
1.一种平衡式进气歧管,所述平衡式进气歧管包括:
与进气总管连通的进气歧管进气口,其中进气总管的另一端与空气相通;
发动机的进气道相通的进气歧管出气口,其中发动机的进气道通过进气门与发动机气缸腔室连通;
包括头部和弯曲管路部分的第一进气管路;
包括头部和弯曲管路部分的第二进气管路,第二进气管路位于第一进气管路弯曲管路部分的内侧,第一进气管路的头部与第二进气管路的头部相对于进气总管相对布置并汇接于进气歧管进气口,第一进气管路的弯曲管路部分与第二进气管路的弯曲管路部分汇接于进气歧管出气口;
横向穿过邻近第一进气歧管的弯曲管路部分和第二进气管路的弯曲管路部分汇接处的空间并设置在进气歧管的管壁上的转轴;以及
绕着转轴枢转的阀片;
其特征在于,阀片在邻近第一进气管路弯曲管路部分中间部分处设置在第一进气管路弯曲管路部分和第二进气管路的弯曲部分之间并部分地充当第一进气管路的弯曲管路部分的部分管壁和第二进气管路的弯曲部分的部分管壁,阀片以平衡方式绕着转轴枢转,以便开启和关闭第一进气管路和第二进气管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式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第一进气管路的弯曲管路部分呈C型,第二进气管路的弯曲管路部分呈弧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式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
第一进气管路的弯曲管路部分具有内壁和外壁,
第二进气管路的弯曲管路部分具有内壁和外壁,第二进气管路的头部从第一进气管路的弯曲管路部分与头部连接处沿着第一进气管路的弯曲管路部分延伸,在邻近第一进气管的弯曲管路部分的中间部分时向内弯曲并在第二进气管路的弯曲管路部分的外壁的始端终止;
阀片具有管状空心本体和从本体的相对侧延伸的第一翼片和第二翼片,阀片通过管状空心本体套装在转轴上并绕其枢转,第一翼片和第二翼片相对于管状空心本体以平衡方式布置,阀片在邻近第一进气管路弯曲管路部分中间部分处设置在第一进气管路弯曲管路部分和第二进气管路的弯曲部分之间,阀片部分地充当第一进气管路的弯曲管路部分内壁的部分管壁和第二进气管路的弯曲部分外壁的部分管壁,阀片的第一翼片具有凸起,阀片的第一翼片的凸起抵靠在第一进气管路的弯曲管路部分的内壁的末端处和第二进气管路的弯曲管路部分的外壁的始端处,以便在阀片以平衡方式绕着转轴枢转时开启和关闭第一进气管路或第二进气管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式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第一进气管路的弯曲管路部分比第二进气管路的弯曲管路部分长并且比其细。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衡式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当发动机转速低于发动机设定临界转速时,阀片绕着转轴旋转成使得阀片的第一翼片的凸起抵靠第一进气管路的弯曲管路部分的内壁的末端处,这使得第一进气管路开启并且第二进气管路关闭。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衡式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当发动机转速不小于发动机设定临界转速时,阀片绕着转轴旋转成使得阀片的第一翼片的凸起抵靠第二进气管路的弯曲管路部分的外壁的始端处,这时第二进气管路开启并且第一进气管路关闭。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平衡式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发动机设定临界转速在3000r/min—3500r/min之间。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衡式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发动机控制单元接受来自发动机转速传感器的信号来开启或关闭电磁阀,进而控制阀片的旋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衡式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当电磁阀关闭时,真空腔与真空执行器断开,真空执行器关闭,阀片静止,阀片的第一翼片的凸起抵靠第一进气管路的弯曲管路部分,这使得第一进气管路开启并且第二进气管路关闭。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衡式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当电磁阀开启时,真空腔与真空执行器连通,真空执行器打开,阀片旋转,阀片的第一翼片的凸起抵靠第二进气管路的弯曲管路部分的外壁的始端,这使得第二进气管路开启并且第一进气管路关闭。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衡式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第一进气管路的弯曲部分的外壁与第二进气管路的弯曲管路部分的内壁向内会聚并分别与进气歧管出气口的外壁和内壁平滑连接,以使得第一进气管路的弯曲管路部分与第二进气管路的弯曲管路部分汇接于进气歧管出气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3951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