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汽车中悬架钢板弹簧卷耳的衬套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34498.1 | 申请日: | 2011-1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3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 发明(设计)人: | 徐廷香;马元良;李建锋;许桂忠;董绍裘;邵常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G11/12 | 分类号: | B60G11/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贾玉姣 |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汽车 悬架 钢板 弹簧 衬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中悬架钢板弹簧卷耳的衬套。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用于汽车中悬架钢板弹簧卷耳的衬套多为钢套或双金属套,不仅故障率高,且钢套或双金属套与其它零部件刚性连接后震动加强且噪声高,影响驾乘舒适性,同时衬套的使用寿命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用于汽车中悬架钢板弹簧卷耳的衬套,所述衬套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汽车中悬架钢板弹簧卷耳的衬套,包括:套管;硫化体,所述硫化体为中空柱体且套设在所述套管外,所述硫化体从外向内依次包括硫化成一体的外套、第一橡胶层、内衬管和第二橡胶层,所述第一橡胶层设在所述外套和所述内衬管之间,所述第二橡胶层设在所述内衬管和所述套管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汽车中悬架钢板弹簧卷耳的衬套,通过设置硫化体,使衬套与其它零部件之间刚性支撑同时柔性连接,且硫化体中的第一橡胶层和第二橡胶层与套管共同承担衬套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力与力矩,提高了衬套的使用寿命,同时第一橡胶层和第二橡胶层还能吸收震动,减小噪音,提高了行车舒适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汽车中悬架钢板弹簧卷耳的衬套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第二橡胶层的内周面上设有用于增大与所述套管之间摩擦力的摩擦部。由此,通过设置摩擦部,增大了套管与硫化体之间的摩擦力,防止硫化体相对于套管移动,使衬套能够正常稳定工作。
所述摩擦部为沿周向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凹槽。
所述多个凹槽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橡胶层的内周面上且沿所述硫化体的轴向直线延伸。由此,进一步增加了套管与硫化体之间的摩擦力,防止硫化体相对于套管移动,使衬套能够正常稳定工作。
所述多个凹槽分布在所述第二橡胶层的内周面上且沿所述硫化体的轴向曲线延伸。
所述硫化体上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锥度槽。由于锥度槽的宽度决定了硫化体的刚度,由此通过设置不同宽度的锥度槽,使硫化体可具有不同的刚度,满足不同衬套在不同工况条件下使用,从而提高了衬套的实用性。
所述衬套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硫化体轴向自由度的止挡件。
所述止挡件为挡圈,所述挡圈设在所述硫化体的轴向两端用于止挡所述硫化体轴向移动。由此,通过在硫化体的轴向两端设置止挡件,限制了硫化体沿轴向的自由度,防止硫化体相对于套管轴向移动,使衬套能够稳定工作。
所述外套和所述内衬管为金属件。由此,增加了硫化体的强度,可长期使用且不易损坏,降低了使用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汽车中悬架钢板弹簧卷耳的衬套,通过设置硫化体,使衬套与其它零部件之间刚性支撑同时柔性连接,从而使衬套能够更好地承受各种力及力矩,提高了衬套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且故障率低,同时第一橡胶层和第二橡胶层能够有效吸收震动和噪声,提高了驾驶乘坐的舒适性,改善了车辆的行车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汽车中悬架钢板弹簧卷耳的衬套的剖视图;和
图2是图1中所示的衬套沿A-A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344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