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石油钻井平台手动型管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44759.0 | 申请日: | 2011-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48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张德远;曾铋德;刘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航天凯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9/14 | 分类号: | E21B19/14 |
代理公司: | 遵义市遵科专利事务所 52102 | 代理人: | 刘学诗 |
地址: | 563000 贵州省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油 钻井平台 手动 型管桥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石油钻井平台管桥设备,其机构原理也可适用于其它管件或杆件类零件的输送。
背景技术
石油钻井平台管桥设备广泛用于北美和中东各油田,国内尚无首例,其功能是将油田管件(或杆件)从地面举升到4~8m不同高度的石油钻井平台,通过送管机构将钻管送到井口中。同样,此设备也能将油田管件(或杆件)从4~8m不同高度的油田钻井平台手动送回地面。设备仅由一名操作人员操作,最大送管质量约1.723t,最大送管长度约10m,最大送管直径为φ340mm。具有较高的可控制性和安全性,送管效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仅由一名操作人员操作便能将油田管件(或杆件)从地面举升到石油钻井平台,通过送管机构将钻管送到井口中,也能将油田管件(或杆件)从油田钻井平台手动送回地面的石油钻井平台手动型管桥设备。
石油钻井平台手动型管桥设备,它的构造主要由液压传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机械结构三大部分组成。所述液压传动系统包括泵站、液压缸、液压马达、阀块及管路等;所述电气控制系统包括电控柜、控制盒、远程控制器;电控柜布置于操作台下方,控制盒布置于操作台左上方,远程控制器通过电缆与电控柜连接,所述机械结构包括托架、举升机构、送管机构、进出管机构、限位机构、踢管机构、支撑调平机构、存管机构。
所述液压传动系统包括泵站、液压缸、液压马达、阀块及管路等。所述液压缸包括一个举升液压缸、四个进管液压缸、四个出管液压缸、二个踢管液压缸、四个支腿液压缸;所述阀块包括二个比例多路换向地阀、一个单向平衡阀、一个双向平衡阀、一个单向阀、四个单向液压锁、一个三位三通手动换向阀、一个三位六通手动换向阀,上述各部件分别安装在液压传动系统的各相应位置。
所述电气控制系统包括一个电控柜、一个控制盒、一个远程控制器。
所述托架为一件,是整个设备的基座,主要起支承、固定、走线、布管等作用。
所述举升机构为一件,完成管件或杆件的托举、导向等功能。
所述送管机构为一件,对管槽内的管件或杆件进行输送。
所述进出管机构为四件,其固定于托架,俩俩对称分布于举升机构左右两侧,将管件杆件从存管机构推进管槽中,或将从管槽滚到杠杆上的管件或杆件推出托架外。
所述限位机构为四件,其固定于托架,俩俩对称分布于托架左右两侧。对管件或杆件进行单向限位,调整限位块位置,可用于不同直径的管件或杆件。
所述踢管机构为二件,分别置于管槽前部与后部,用于将设备管槽内的管件或杆件顶出管槽并手动经进出管机构滚入存管机构。
所述支撑调平机构为四件,其固定于托架四角,用于调整设备托架平台处于水平工作平面,避免设备因工作场地不平而产生安全隐患。
所述存管机构为四件,俩俩对称分布于托架左右两侧,主要承担进管和卸管时钻管的存放,可存放12根直径为φ340mm的钻管;存管机构存管面向内倾斜,使钻管自动滚入进管机构,辅助进管机构完成进管动作;存管机构存管面向外倾斜,使钻管自动向外滚出,辅助出管机构完成出管动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设备为机、电、液一体化,手动控制,操作灵活,工作效率及安全性高,液压系统平稳性好,各液压缸起点与终点可避免冲击震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石油钻井平台手动型管桥设备立体图。
图2是石油钻井平台手动型管桥设备操作台示意图。
图3是电控柜示意图。
图4是控制盒示意图。
图5是远程控制器示意图。
图中:1-液压传动系统、2-电气控制系统、3-托架、4-举升机构、5-送管机构、6-进出管机构、7-限位机构、8-踢管机构、9-支撑调平机构、10-存管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石油钻井平台手动型管桥设备如图1所示,主要由液压传动系统1、电气控制系统2、机械结构三大部分组成。所述液压传动系统1包括泵站、液压缸、液压马达、阀块及管路等;所述电气控制系统2包括电控柜、控制盒、远程控制器;所述机械结构包括托架3、举升机构4、送管机构5、进出管机构6、限位机构7、踢管机构8、支撑调平机构9、存管机构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航天凯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航天凯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447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向风源风光互补路灯
- 下一篇:一种光热动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