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接口的车载无线智能传感节点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21607.1 | 申请日: | 201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24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惠飞;史昕;杨澜;张建阳;雷涛;赵祥模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84/18 | 分类号: | H04W84/18;H04W88/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006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口 车载 无线智能 传感 节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传感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多接口的车载无线智能传感节点。
背景技术
无线传感技术的应用实体是无线传感网络,这种网络不需要固定网络的支持,具有快速展开,抗毁性强等独特优点;而且利用无线传感网络组成的分布式监测网络可以大大减少器件引线量,使得无线传感节点方便地安装与监测由于环境复杂而不利于引线的部位;由于无线传感节点具有局域信号处理功能,大量节点构成了一种并行分布式信息处理系统,大大提高监测系统的运行速度及决策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现有的车载监测系统中,感知部分的传感器数据大多数采用有线传输的方式传输,感知节点的部署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信号传输线的长度,感知节点数量的增加势必会增加信号线的引线数量,同时,由于车辆自身结构的影响,使得车载监测系统的引线难度及工作量非常大,因此,研究一种部署方便且能够保证传感器数据的传输要求的传感节点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种接口的车载无线智能传感节点,该传感节点既保证了车载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处理及无线传输功能,且操作简单,部署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多接口的车载无线智能传感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包括车载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无线传输模块、数据存储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外接电源和下载调试接口,其中,所述车载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数据无线传输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下载调试接口分别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分别连接所述车载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无线传输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外接电源和下载调试接口。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如下其他技术特征:
所述车载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多个接口:A/D接口、I2C接口、GPIO口和串口,并通过上述口与数据处理模块相连接。
所述数据无线传输模块通过SPI总线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
所述数据存储模块通过I2C接口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通过DC-DC芯片连接数据处理模块。
所述数据无线传输模块采用AT86RF230射频芯片和SMA接口天线。
所述数据存储模块采用存储芯片AT45DB041B。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采用XC6221B303MR芯片。
所述外接电源采用汽车车载电源或3800mA/h的的锂电池。
所述下载调试接口通过JTAG接口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无线传感技术,数据的传输基于Zigbee协议的无线传输模式,避免了有线传输方式的大规模布线,降低了车载监测系统感知部分布线的工作量和难度。本实用新型借助通用无线传感器网络,为车载系统扩展了监控范围和监控功能,满足了人们对车载安全性、操控性以及舒适性的要求,逐步实现车载系统的网络化、智能化和可控性,以提高车载系统的安全性。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体积小(长:宽8.6*5.8)、便于携带以及功耗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多接口的车载无线智能传感节点,包括车载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无线传输模块、数据存储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外接电源和下载调试接口,其中:
车载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用以采集数据,用以实时采集车辆不同状态中的车载传感器的数据信号。车载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多个接口:A/D接口、I2C接口、GPIO口以及串口。其中,A/D接口为间距2.54mm的8针端子,串口模块由公头DB9和MAX3232构成,DB9与MAX3232相连接。车载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通过A/D接口连接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可燃气体浓度传感器,通过I2C接口连接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通过串口连接有倾角传感器。
数据处理模块用以对车载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发送的车载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数据处理模块采用ATMEL公司的AVR系列单片机-ATMega1281,其内部集成8通道的10位模数转换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16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量载波调度方法
- 下一篇:搜索结果聚合显示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