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电子调速器的喷油泵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80944.0 | 申请日: | 2011-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53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黄晓东;许永泰;黄亮;魏志明;谭建松;李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晓东 |
主分类号: | F02D1/12 | 分类号: | F02D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电子 调速器 油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机喷油泵,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电子调速器的喷油泵。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排量为1升左右的小型直列双缸柴油机普遍采用的是直列式喷油泵、即P型泵,而这种喷油泵又全部都采用的是传统的机械调速装置,由于柴油机经常在变转速、变负荷、不同的大气环境下运行,特别是由于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法规的要求越来越高,其评价指标已经从单一工况的某些指标逐渐过渡到全工况的综合指标,要达到在全工况范围内的性能指标优化需要精确控制供油量和喷油正时,这就需要实时采集进排气温度压力、冷却介质温度、润滑油温度压力等柴油机信息,并据工况参数对喷油作业做快速而准确的修正,然而,采用传统机械调速装置的喷油泵调速精度低、响应时间长、控制频率低,不具备上述能力,在全工况的范围内已经无法满足现在柴油机的发展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调速精度高、响应速度快,能够精确控制供油量和喷油正时的具有电子调速器的喷油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具有电子调速器的喷油泵,包括具有调速拉杆的直列式喷油泵本体,其中,还包括电子调速器,所述电子调速器具有控制器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采集器和执行器,所述执行器驱动连接所述调速拉杆。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电子调速器的设置,能够精确控制供油量和喷油正时,调速精度高、响应速度快。具体而言,信号采集器的作用在于实时采集进排气温度压力、冷却介质温度、润滑油温度压力等柴油机运行的指标信息,控制器的作用是根据工况参数处理信号采集器传来的指标信息并向执行器发出信号指令,执行器的作用在于根据控制器发来的指令执行对调速拉杆的驱动、调节和控制,从而精准的完成对供油量和喷油正时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剖视示意了直列式喷油泵本体及其
连接的执行器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电子调速器的喷油泵,包括具有调速拉杆1的直列式喷油泵本体2,其中,还包括电子调速器,所述电子调速器具有控制器3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采集器(图中未示出)和执行器4,所述执行器驱动连接所述调速拉杆。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子调速器可以采用快速灵活的模拟控制器,其设计基本都是采用通用的模式,即由低失调精密运算放大器和相关的电阻、电容构成,完成输入信号的调理放大和输出控制功能,有逻辑主控模块、模拟放大模块、信号输入、输出(处理)模块、驱动模块、通讯模块、电源(电压参考电路)模块等组成。该模拟系统在设计时,元器件的温度系数、精度、材料、偏置电流、失调电压、输入输出电压范围、单位增益带宽乘积等技术特性是重要参考因数。脉冲电路和功率电路分开,以减少电路噪声。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子调速器也可以采用数字控制器,执行器为电磁执行器,由电磁执行器控制直列式喷油泵本体,具体为电磁执行器的在控制器指令的驱动下,通过调节喷油泵调速拉杆位置来控制燃油供油量和喷油正时,采用脉宽调制(PWM)来驱动电路,之所以采用这种驱动方式,是因为PWM 信号可在执行器中产生机械高频振颤,有利于克服摩擦和减小磁滞,提高响应的线性度。PWM频率固定在150HZ左右,频率的高低取决于线圈的频响特性,频率太高,不能改善磁铁的磁滞,频率太低,线圈会发生显著的振颤,致使控制精度恶化。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子调速器根据电磁式执行器的特性,带动相应的电机、调速拉杆等机械结构完成燃油供油量及供油速率的精确调控,其控制精度要求在齿条行程的0.02mm/19mm,即精度达到了0.1%,因此完全实现全工况可调,响应时间小于10毫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晓东,未经黄晓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809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