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保证前三角块与翼子板外观间隙的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14662.0 | 申请日: | 201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5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戴国安;毛亚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B62D2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吴宝泰;何宜章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证 三角 翼子板 外观 间隙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证前三角块与翼子板外观间隙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前三角块处于汽车A柱和翼子板及前门的交点附近,在车身外观中较为醒目,属于顾客比较敏感的区域,与周边零件匹配的好坏,往往会直接影响到顾客对车辆品质的初步印象。
目前国内大部分车型的装配顺序是:首先安装后门,再安装前门,然后安装翼子板,为了保证后门、前门的外观间隙,使装配的偏差全部累积到了翼子板处,从而使得翼子板与前三角块的间隙控制较难实现,不能达到很好的视觉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保证前三角块与翼子板外观间隙的安装结构,其解决了翼子板与前三角块外观间隙难以保证影响车的外观质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种保证前三角块与翼子板外观间隙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翼子板上开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并设有一安装孔;在所述前三角块上与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对应的设有第一定位孔卡子和第二定位孔卡子,在前三角块上与所述安装孔对应的设有卡扣。
进一步,所述卡扣安装在卡扣固定座上,所述卡扣固定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前三角块上。
进一步,在所述卡扣固定座上设有一长度为3mm的卡扣活动槽。
进一步,所述卡扣固定座安装方向与水平Z轴成一夹角θ。
进一步,所述卡扣固定座安装方向与水平Z轴成的夹角为18°。
进一步,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均为边长9mm的方形孔,所述安装孔为直径8.4mm的圆形孔。
该保证前三角块与翼子板外观间隙的安装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保证前三角块与翼子板外观间隙的安装结构在不增加设备和劳动强度的情况下,提高了整车的装配效率。
(2)本实用新型保证前三角块与翼子板外观间隙的安装结构有效的解决了三角块周边的装配精度问题,提高了车辆的外观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保证前三角块与翼子板外观间隙的安装结构的翼子板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保证前三角块与翼子板外观间隙的安装结构的前三角块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保证前三角块与翼子板外观间隙的安装结构卡扣固定座安装角度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保证前三角块与翼子板外观间隙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翼子板;2—前三角块;3—侧围板;4—缝隙;
11—第一定位孔;12—第二定位孔;13—安装孔;
21—卡扣固定座;211—卡扣;22—第一定位孔卡子;23—第二定位孔卡子;24—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保证前三角块与翼子板外观间隙的安装结构,在翼子板1上开有第一定位孔11和第二定位孔12并设有一安装孔13;在前三角块2上与第一定位孔11和第二定位孔12对应的设有第一定位孔卡子22和第二定位孔卡子23,在前三角块2上与安装孔13对应的设有卡扣211,卡扣211安装在卡扣固定座21上,卡扣固定座21固定安装在前三角块上。第一定位孔11和第二定位孔12均为边长9mm的方形孔,安装孔13为直径8.4mm的圆形孔,卡扣211的尺寸与该安装孔13配合设计。
图4为该保证前三角块与翼子板外观间隙的安装结构的示意图,前三角块2通过翼子板1定位,而翼子板1上两个定位孔在冲压时是在一序冲的,位置精度很高,从而使前三角块2与翼子板1位置是固定的,配合也会很好。
前三角块2与侧围板3的固定是通过防水的卡扣211位置的调整固定于侧围固定孔上的,如图3所示,固定座21安装方向与水平Z轴成的夹角为18°,在卡扣固定座21上设有一长度为3mm的卡扣活动槽可吸收X/Z向的装配误差。前三角块2与侧围板3配合面的装配误差通过外部的密封条24来吸收。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146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