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微波天线针头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88023.1 | 申请日: | 201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42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盛林;常承忠;任艳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盛林;常承忠 |
主分类号: | H01Q1/00 | 分类号: | H01Q1/00;H01Q1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54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非金属材料 制成 微波 天线 针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波天线针头,尤其是一种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微波天线针头。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微波天线中的天线针头一般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由于现有金属针头的机械强度不高,金属针头仅仅靠同轴电缆内芯连接,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金属针头在高温的作用下容易也出体内组织发生粘连而脱落,将金属针头滞留在体内从而造成医治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提高针头的机械强度,增加微波的扩散面积,并且还可以防止针头与体内组织因发生粘连而脱落的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微波天线针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微波天线针头,由针头、外壁、同轴电缆腔与同轴电缆天线内芯腔构成,所述同轴电缆腔与所述同轴电缆天线内芯腔相连通,所述同轴电缆腔与所述同轴电缆天线内芯腔设置在所述外壁的内部,所述针头与所述外壁的前端相连接,所述外壁以及所述针头均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非金属材料为陶瓷材料或塑胶合金。
所述外壁由外管连接端口与同轴电缆天线内芯腔外壁构成,所述外管连接端口的一端与所述同轴电缆天线内芯腔外壁相连接,所述针头的末端与所述同轴电缆天线内芯腔外壁的另一端相连接。
在所述同轴电缆天线内芯腔外壁上分布有多个注水孔,所述注水孔贯穿于所述同轴电缆天线内芯腔外壁的内部。
所述针头的前端为三棱尖或圆尖头。
所述外管连接端口、所述同轴电缆天线内芯腔外壁以及所述针头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外管连接端口通过粘接或焊接的方式与微波射频天线中的外管壁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微波天线针头,由针头、外壁、同轴电缆腔与同轴电缆天线内芯腔构成,同轴电缆腔与同轴电缆天线内芯腔相连通,同轴电缆腔与同轴电缆天线内芯腔设置在外壁的内部,针头与外壁的前端相连接,外壁以及针头均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非金属材料为陶瓷材料或塑胶合金;外壁由外管连接端口与同轴电缆天线内芯腔外壁相连接构成,针头的末端与同轴电缆天线内芯腔外壁的另一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合理,将微波天线针头采用陶瓷材料或塑胶合金制成,增加了微波在针头上的扩散面积,由于其硬度要高于现有金属针头的硬度,并且具有良好的微波穿透性能、润滑效果及绝缘效果,因此可提高天线针头的机械强度,还可以防止针头与体内组织因发生粘连而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剖视图;
图2为图1与水循环式微波天线的连接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剖视图;
图4为图3与注水式微波天线的连接结构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针头 2外管连接端口
3同轴电缆天线内芯腔外壁
4同轴电缆腔 5同轴电缆天线内芯腔
6注水孔 7外管
8内管 9同轴电缆
10去掉外屏蔽层的同轴电缆
11水流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微波天线针头,由针头1、外壁、同轴电缆腔4与同轴电缆天线内芯腔5构成,针头的前端为三棱尖或圆尖头。针头1与外壁的前端相连接,外壁以及针头1均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非金属材料为陶瓷材料或塑胶合金。同轴电缆腔4与同轴电缆天线内芯腔5相连通,同轴电缆腔4与同轴电缆天线内芯腔5设置在外壁的内部。外壁由外管连接端口2与同轴电缆天线内芯腔外壁3构成,外管连接端口2的一端与同轴电缆天线内芯腔外壁3相连接,针头1的末端与同轴电缆天线内芯腔外壁3的另一端相连接。外管连接端口2、同轴电缆天线内芯腔外壁3以及针头1为一体式结构。外管连接端口2通过粘接、焊接方式或者其他机械方式与微波射频天线中的外管7相连接。
由内管8的内部延伸出的同轴电缆设置在同轴电缆腔4中,而去掉外屏蔽层的同轴电缆10且设置在同轴电缆天线内芯腔5中,因此,由去掉外屏蔽层的同轴电缆中发出的射频微波便由同轴电缆天线内芯腔外壁向外侧扩散。另外,由于其硬度要高于现有金属针头的硬度,并且具有良好的微波穿透性、润滑效果及绝缘效果,因此可提高天线针头的机械强度,还可以防止针头与体内组织因发生粘连而脱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盛林;常承忠,未经盛林;常承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80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载卫星天线
- 下一篇:软质包装锂离子动力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