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衬套及包含该衬套的联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82138.X | 申请日: | 201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24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郭陵松;尹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F1/38 | 分类号: | F16F1/38;F16D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41200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衬套 包含 联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连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衬套及包含该衬套的联轴器。
背景技术
传动系统的输入级属于高频振动区,输入级的高速轴需要用前、后轴套进行保护,前、后轴套分别与万向节环通过螺栓联接。由于该处振动很大,螺栓与普通的钢制衬套之间非常容易摩擦磨损,且不容易发现。如果不能及时发现螺栓磨损,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衬套,能够有效降低传动过程中的振动影响,大大减少螺栓与衬套的摩擦磨损,并具有很好的定心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衬套,包括:内衬套,具有圆柱形的筒壁;外衬套,具有圆柱形的筒壁,并套设在内衬套上;弹性层,连接在内衬套的筒壁与外衬套的筒壁之间。
进一步地,内衬套与外衬套同心设置。
进一步地,弹性层为橡胶件,均匀分布在内衬套与外衬套之间的连接间隙内。
进一步地,内衬套的一端设置有内衬套止挡凸缘,在外衬套的相应端设置有外衬套止挡凸缘。
进一步地,内衬套止挡凸缘与外衬套止挡凸缘之间设置有弹性层。
进一步地,内衬套和外衬套由耐磨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联轴器,包括前轴套、后轴套、联接螺栓和螺母,还包括上述的衬套,前轴套和后轴套沿轴向依次套设在衬套的外衬套筒壁上,联接螺栓贯穿衬套的内衬套孔中,并通过螺母将前轴套和后轴套锁定在一起。
进一步地,联接螺栓和衬套的内衬套孔之间为间隙配合,前轴套和后轴套上的联接孔与衬套的外衬套筒壁之间为过盈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内衬套与外衬套之间设置弹性层,能够吸收传动过程中的振动能量,降低振动影响,缓解衬套与连接螺栓之间的磨损,提高衬套的使用寿命。该弹性层具有良好的回复能力,可以对于传动过程中螺栓联接的偏心起到良好的调整作用,从而对螺栓联接起到定心作用。通过观察检测设置在内衬套和外衬套之间的弹性层的状态,就可以判断联接螺栓与衬套之间的磨损情况,从而及时对螺栓与衬套进行更换,保证了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衬套的实施例,包括内衬套1,具有圆柱形的筒壁11;外衬套2,具有圆柱形的筒壁21,并套设在内衬套1上;弹性层3,连接在内衬套1的外衬壁与外衬套2的内衬壁之间。内衬套1与外衬套2同心设置。优选地,内衬套1、外衬套2与弹性层3之间通过胶水粘接。当使用时,由于衬套分为内衬套1和外衬套2两部分,在内外衬套之间具有弹性层3,当受到振动作用影响时,会先通过内衬套1或者外衬套2将振动作用传递到弹性层3上,然后再传递出去。由于弹性层3的弹性作用,能够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因此可以吸收振动影响,从而降低传动中的振动能量,减少传递出去的振动影响,减少传动过程中的干扰,使传动更加准确。弹性层3可以为任意的弹性材料,可以为任意的弹性装置,只要能够起到弹性缓冲作用,能够有效吸收振动能量,减少振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衬套,优选地,弹性层为橡胶件,均匀分布在内衬套1与外衬套2之间的连接间隙内。橡胶件是这样安装进去的,先在内衬套1的外壁上和外衬套2的内壁上涂上特殊胶粘剂,然后把未硫化的橡胶件打进去,并进行硫化处理。橡胶件不仅能够起到连接内外衬套的作用,由于橡胶件本身的材料性质,还能够有效地吸收振动影响,起到减振作用。由于橡胶件易于制造,成本较低,性能良好,耐磨性较好,因此,将之设置在这里,使减振衬套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质。均匀分布的橡胶件可以使受力更加均衡,减振作用更加均匀,传动输出更加稳定,传动作用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21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抽油烟机的高频加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摩托车防拆卸螺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