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燃机汽缸盖顶盖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80166.8 | 申请日: | 201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59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吕清波;吴高利;傅洪海;胡茂林;董长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豪威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30 | 分类号: | F02F1/30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 50210 | 代理人: | 胡荣珲 |
地址: | 400054***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汽缸 顶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的汽缸盖,尤其涉及内燃机汽缸盖的顶盖。
背景技术
内燃机汽缸盖内布置摇臂等配气系统,汽缸盖底部连接汽缸体,汽缸盖顶部用汽缸盖顶盖封装。现有内燃机汽缸盖顶盖,包括为具有顶壁和侧壁的一体成型结构,顶壁和侧壁围成一开口向下的内腔。摩托车发动机属于内燃机,现有摩托车发动机的汽缸盖顶盖通常只是在汽缸盖顶盖的顶壁表面有较浅的散热片,汽缸盖顶盖的四周侧壁没有散热片,其为光滑平整面。另外,汽缸盖顶盖的顶壁厚度均匀,也有的汽缸盖顶盖的顶壁中部比顶壁周边薄。
现在普通摩托车发动机的汽缸盖顶盖存在以下缺点:
1、由于现有汽缸盖顶盖的顶壁厚度均匀,或者汽缸盖顶盖的顶壁中部的厚度小于汽缸盖顶盖的顶壁四周边缘部位的厚度,因此汽缸盖顶盖的顶壁刚性较差,并且发动机工作时,汽缸盖顶盖的顶壁容易因共振发出噪音,对气门和摇臂高速运动发出的噪音屏蔽性较差。为了提高汽缸盖顶盖的顶壁刚性和屏蔽噪音效果,目前通常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将汽缸盖顶盖的顶壁整体增厚,然而这势必增加了发动机汽缸盖顶盖的重量、耗费更多的金属材料、增加了制造成本。
2、由于现有汽缸盖顶盖的侧壁的外侧面为光滑面,没有设置散热片,因此对汽缸盖顶盖的辅助散热效果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1、提供一种内燃机汽缸盖顶盖,能够屏蔽发动机气门和摇臂高速运动发出的噪音。
2、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散热性能的内燃机汽缸盖顶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燃机汽缸盖顶盖,该顶盖为具有顶壁和侧壁的一体成型结构,顶壁和侧壁围成一开口向下的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的厚度由顶壁的周边向中部逐渐增厚,所述顶壁的上端面为向上凸起的脊形凸起面,所述顶壁的下端面为向下凸起的弧形凸起面;所述顶壁的下端弧形凸起面上设有降音格,所述降音格由若干纵横交错的筋肋构成。
所述若干纵横交错的筋肋与所述顶盖为一体铸造成型的结构。
所述侧壁的外侧面设有散热片。
所述顶壁的下端弧形凸起面上设有一润滑油道,所述润滑油道上设有喷射油孔。
所述顶壁的周边厚度为3~4mm,顶壁的中部最厚处的厚度7~1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噪音是靠介质传播的,噪音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和吸收,由于汽缸盖顶盖的顶壁厚度由顶壁的周边到顶壁的中部逐渐增厚,顶壁的上端面为向上凸起的脊形凸起面,顶壁的下端面为向下凸起的弧形凸起面,因此增厚的顶部能够有效的对噪音声波进行吸收,并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对顶壁整体增加厚度来提高对噪音的屏蔽能力而言,本实用新型由顶壁的周边到顶壁的中部逐渐增厚,在保证噪音屏蔽能力的前提下,减轻了零件的重量;同时顶壁的下端弧形凸起面设有纵横交错成网格状的降音格,一方面降音格能够对噪声声波的反射进行分散,使得噪声声波的传递方产生紊乱,使得传递到汽缸头外的噪声更小,另一方面降音格能够提高顶壁的强度,并抑制顶壁共振现象的产生,进一步降低噪音。
技术人员将现有的内燃机汽缸盖顶盖和本实用新型分别安装在CG150摩托车自然风冷发动机上作噪声测试, 测试环境为:CG150摩托车自然风冷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在转速为8500(1±1.5%)r/min时,最大净功率8.0kW。
装上现有的内燃机汽缸盖顶盖后,测出发动机噪声为112dB(A),参照国家标准《GB 15739小型汽油机噪声限值》,规属于高噪声型。装上本实用新型后,测出发动机噪声小于107dB(A),参照国家标准《GB 15739小型汽油机噪声限值》,规属于低噪声型。
2、由于筋肋与顶盖为一体铸造成型的结构,一方面降低了顶盖和筋肋的制造难度和制作工艺,节约了成本,另一方面通过一体铸造成型成型使得筋肋与顶盖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和牢固,增加了顶盖的受力强度。
3、由于在顶盖的侧壁外侧面设有散热片,一方面增大了汽缸盖顶盖的散热面积,同时散热片之间的间隔空间可以让流动的风增大风速和风量,从而提高了内燃机汽缸盖顶盖的整体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豪威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豪威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01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推力终止机构及其密封结构
- 下一篇:发动机怠速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