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独轮车之练习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61527.4 | 申请日: | 2011-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5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廖学湖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信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H7/00 | 分类号: | B62H7/00;B62K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独轮车 练习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独轮车之练习结构,属于独轮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现有独轮车自行车因其简单的结构设计,在使用便利下,成为一种发展历史悠久的简易代步工具,同时更具有运动与休闲的功能,且受到近年来能源短缺与环保意识,故近年来自行车深受大众的喜爱,一般自行车主要于车架两端分别设有前、后轮,且车架中段并利用一金属座管设有一座垫,并由骑乘者坐在该座垫上以双脚踩踏设于车架中间的曲柄后,透过链条驱动后轮,而达到带动自行车的目的。
前述双轮式的自行车对求新求变及追求剌激感的人们而言,由于其以前后两轮来行进,一旦行进达到一定速度后平衡性较佳,且操控的灵活性也降低,故总觉得挑战性不足,因此以往用于表演性质的独轮车反而获得青睐,而逐渐为追求剌激感的骑乘者所喜爱,同时骑乘的人数也不断的上升。然这类独轮车的学习与传统双轮自行车不同,其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较佳的平衡感才能进行有效的练习,对于初学者学习骑乘独轮车而言,存在有相当的危险性。换言之,如能开发一种协助初学者练习骑乘的设计,相信可便于初学者练习骑乘,也可提高其学习效果,并降低学习过程中的危险性。于是,本创作人乃针对前述初学者学习独轮车的需求深入探讨,并藉由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制造与研发经验,而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经不断努力的研究与试作,终于成功创作出一种可协助初学者学习骑乘的独轮车之练习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相对更为安全、可靠的独轮车之练习结构,克服初学者学习骑乘独轮车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使其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增进练习骑乘过程中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独轮车之练习结构,该独轮车于一具座垫的座杆两侧分别设有一叉管,又两叉管底端间跨枢有一轮轴,该轮轴于两叉管间设有一车轮,再者轮轴两端端部分设有一供交错踩踏驱动车轮的曲柄;而该两叉管底端分别设有一辅助轮组,该辅助轮组于叉管底端设有一支架,该支架两端分别设有一滚轮,而该滚轮的底缘相等或略高于车轮底缘。
优选地,其中该叉管底端具有一枢跨轮轴上缘的固定座,而支架顶端具有一枢跨轮轴下缘、且对应固定座的锁接座,使辅助轮组可利用支架锁接座固设于叉管固定座上。
优选地,其中该叉管固定座与该支架锁接座系以焊接技术焊固。
优选地,其中该叉管固定座于轮轴两侧分别具有一螺孔,而该支架锁接座于轮轴两侧分别具有一对应螺孔的穿孔,供分别利用一螺栓选择性锁接。
优选地,其中该辅助轮组的支架底端具有一向两端延伸之横杆,而横杆两自由端上分别具有一轴套,该轴套下方利用一枢轴组枢设有一轮座,而滚轮枢设于轮座上。
优选地,其中该横杆自由端分别具有一相对车轮外侧弯折的外弯段,而接设滚轮的轴套设于外弯段端部。
优选地,其中该辅助轮组的横杆以焊接技术焊固于支架上。
优选地,其中该辅助轮组由一支架与两横杆所组成,其于支架上具有系列上、下等距分布的调整插孔,而该横杆对应支架一端具有一可包覆于支架外缘的锁合片,又两侧横杆的锁合片上分具有两对应的定位孔,供利用两锁固组于穿经两侧锁合片的定位孔与支架的调整插孔予以锁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独轮车可利用两侧的辅助轮组来立设于地面,如此初学者可依需要透过辅助平衡构造来进行独轮车骑乘的学习,以增进其学习的便利性与效果,以避免学习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而可提高初学者学习骑乘独轮车的安全性,供增加其附加价值,并提高其经济效益。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实施例局部外观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另一实施例局部外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详细的对本实用新型描述,下面结合附图说明,以及整体运作方式,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信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信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15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