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浪桥法海浪发电船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50458.7 | 申请日: | 201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35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彭期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期林 |
主分类号: | B63B35/00 | 分类号: | B63B35/00;F03B13/16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廖世传 |
地址: | 541500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法海 电船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设备,具体是一种利用海浪发电的浪桥法海浪发电船。
(二)背景技术:
众观国内外的海浪发电设备,有的采用浮体波动缆绳拉力法转换海浪能量发电,有的采用叶轮法接收转换海浪能量,有的利用海浪动态能量压缩空气原理发电等方式。
由于有的设计过于小型化,对大风、大浪、大面积所产生的强大海浪能量不具有接收转换能力,单机发电量太少没有实际意义;更不可能抗击强大海浪冲击,因此没有实际意义;各种发电方式都面临任意海面安装难题,而且涨潮、退潮发电是他们不能解决的大问题,更谈不上强大海浪正常发电。
搞海浪发电必须解决六大基本问题。
1、可以在任意海面装机发电;
2、涨潮退潮不影响发电;
3、适合强大海浪正常发电;
4、大面积接收、转换海浪能量,单机发电量大;
5、海浪发电站必须整机在大陆工厂化生产,一次性完成制造安装工程,整机适合任意海面安装定位,并能实行无人操控永久性安全海浪发电;
6、海浪发电站必须便于转移或转场,以便进厂维修保养。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克服传统海浪发电设备不足的浪桥法海浪发电船。
能够实现上述目的的浪桥法海浪发电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上设有供发电机运转的海浪能量转换装置,所不同的是所述海浪能量转换装置包括浪桥机构和传动机构,所述浪桥机构包括(重型)浪板和吊臂,两根或两组吊臂分别铰连(水平)浪板的前后端;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连接发电机的传动主轴和将浪板的前后摆动转化成传动主轴连续转动的中间机构。
所述中间机构的一种形式为安装于传动主轴上的前、后相定向自动卷缆盘(可单向拉出卷绕在其上的钢缆,拉力消除时卷缆盘自动收卷钢缆,定向自动卷缆盘结构采用定向齿轮“自行车飞轮”的工作原理,配合蜗卷弹簧的回力作用,顺时针做功带动传动主轴转动传递海浪能量,同时收紧蜗卷弹簧,完成一波海浪能量传递,逆时针空转,利用蜗卷弹簧产生的回力作用,回转卷缆盘,收紧钢缆为下波海浪出力),卷绕于前相定向自动卷缆盘的前向钢缆连接浪板前端,卷绕于后相定向自动卷缆轮的后向钢缆连接浪板后端。
浪桥由前向后摆动,前向钢缆被拉出带动前相定向自动卷缆盘使传动主轴转动,同时后相定向自动卷缆盘自动收紧后相钢缆;浪桥由后向前摆动,后向钢缆被拉出带动后相定向自动卷缆盘使传动主轴转动,同时前相定向自动卷缆盘自动收紧前相钢缆。
所述传动主轴合理的位置是置于两根或两组吊臂之间,并于浪板的前、后方设有导向轮,前、后相钢缆分别绕在对应的导向轮上,通过导向轮改变钢缆的拉扯方向。
为实现均匀转动,所述传动主轴上同轴固连储能飞轮。
为保持船体平衡并可获得更大的浪能转换,所述海浪能量转换装置于船体两侧分别设置,并共用同一根传动主轴。
为取得发电机的高效运转,所述传动主轴通过一对伞齿轮和变速箱连接发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浪桥法海浪发电船利用海浪的波动能量推动船体摆动,从而带动船体内重型浪桥机构产生与接收海浪能量相等的摆动推力能量,浪桥机构来回摆动产生的推动能量带动发电机发电,用浪桥法接收转换海浪能量是比风能和太阳光能更合理有效的方案。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号标识:1、发电机;2、浪板;3、吊臂;4、前相钢缆;5、后相钢缆;6、前相定向自动卷缆盘;7、传动主轴;8、导向轮;9、储能飞轮;10、伞齿轮;11、变速箱;12、后相定向自动卷缆盘;13、吊架轴座;14、主轴座。
(五)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浪桥法海浪发电船的船体两侧分别设置一套浪桥机构,每套浪桥机构由重型浪板2和吊臂3构成,水平浪板2的前端和后端朝向船体的船头和船尾,两组吊臂3的下端于浪板2两侧铰连于浪板2的前端和后端,吊臂3的上端由吊架轴座13悬吊固定在船内上方钢梁装配位置;两组吊臂3中间横置传动主轴7,主轴7两端由主轴座14固装在船体内两侧钢梁装配位置,浪桥机构范围内的传动主轴7上并列安装前、后相定向自动卷缆盘6、12,两侧浪桥机构中间的船体底部安装发电机1,发电机1通过变速器11和一对伞齿轮10连接上方的传动主轴7。
前、后相定向自动卷缆盘6、12上卷绕的前、后相钢缆4、5被拉出,分别绕过浪板2前、后方安装的导向轮8后分别连接在浪板2的前、后端,如图1、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期林,未经彭期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504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