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ED光源的封装支架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34247.4 | 申请日: | 201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99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徐泓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泓 |
主分类号: | H01L33/60 | 分类号: | H01L33/60;H01L33/4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44249 | 代理人: | 李卫平 |
地址: | 518106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光源 封装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光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LED光源的封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LED芯片发光效率大幅度提高和成本的不断降低,LED应用产品逐渐进入了市场。
封装技术的发展是决定LED产品应用的关键,目前市面上单颗1W LED封装产品较多,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将单颗1W的灯珠应用在灯具中时,由于灯珠数量较多,导致光源的光色一致性差,色温偏差较大,不同方向上的色温差异较大等问题,而集成封装LED光源可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但是由于LED出光方向并不集中,除了顶面的出光面外,侧面也会发光;然而,传统的LED封装结构中,LED芯片都是在支架固晶区的平面基础上固晶,使多个LED处在同一平面中,并没有很好的考虑LED侧面发出的光线,导致LED侧面发出的光线大都被周围障碍物吸收而损失掉,极大的阻碍芯片的出光效果,使光源不能充分射出。
为此,本申请人有鉴于上述习知LED封装结构之缺陷,秉持着研究创新、精益求精之精神,利用其专业眼光和专业知识,研究出一种有助于LED芯片多面发光,提高出光效果的LED光源的封装支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施方便,有助于LED芯片多面发光,提高出光效果的LED光源的封装支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LED光源的封装支架,包括有承载基体,承载基体上规划出固晶区,固晶区上设有若干供LED芯片收容安置的容槽,容槽具有一底部及围合于底部四周的周壁部,周壁部的内侧面构造为有助于LED芯片侧面发出的光进行反射的导斜面,籍此,封装时,点胶顺应导斜面形成倾斜导光层,将LED芯片侧面发出的光反射后与LED芯片顶面发出的光一起从容槽的端口射出。
所述容槽是由固晶区上凹设成型,形成端口大而底部小的锥形结构,容槽的底部形成一可供LED芯片面贴固晶的平面。
所述容槽的周壁部之内侧导斜面为倾斜直面形态,导斜面与容槽内底面的夹角≥135°。
所述容槽的周壁部之内侧导斜面为多面连接形态。
所述容槽的周壁部之内侧导斜面为圆锥弧面形态。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固晶区上设有若干供LED芯片收容安置的容槽,容槽的周壁部内侧面构造为有助于LED芯片侧面发出的光进行反射的导斜面,籍此,封装时,点胶顺应导斜面形成倾斜导光层,倾斜导光层将LED芯片侧面发出的光反射后与LED芯片顶面发出的光一起从容槽的端口射出。这样可充分利用LED芯片侧面发出的光线,不会使其损失掉,增大了LED芯片的发光面,从而在不提高LED芯片本身功率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亮度,使光源达到更大的有效利用。
本实用新型再一优点是结构简单,科学合理,制作成本低,封装方便,点胶自动顺应导斜面形成倾斜导光层,点胶成型稳定,极大的提高了LED封装品质,推动LED产品应用,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一较佳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附图2为图1之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附图3为图1之结构的容槽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图1之容槽结构配合LED芯片发光示意图;
附图5、6为本实用新型之导光面的其他形态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承载基体
1、固晶区
2、容槽
3、LED芯片
21、底部
22、周壁部
23、导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2、3所示,系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LED光源的封装支架,包括有承载基体100,在承载基体100上规划出固晶区1,固晶区1上设有若干供LED芯片3收容安置的容槽2,容槽2是由固晶区1上凹设成型,容槽2呈矩阵排列。容槽2为端口大而底部小的锥形结构,具有一底部21及围合于底部四周的周壁部22,底部21形成有一可供LED芯片3面贴固晶的平面;周壁部22的内侧面构造为有助于将LED芯片3侧面发出的光进行反射的导斜面23,籍此,封装时,点胶顺应导斜面23形成倾斜导光层,倾斜导光层围绕在LED芯片3的侧面,可将LED芯片3侧面发出的光反射后与LED芯片3顶面发出的光一起从容槽2的端口射出,充分利用LED芯片3侧面发出的光线,不让其损失,从而在不提高LED芯片本身功率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亮度,使光源达到更大的有效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泓,未经徐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42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蓄电池线夹
- 下一篇:一种贴片发光二极管支架及采用该支架的贴片发光二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