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试车台多方向排气引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16345.5 | 申请日: | 201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18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郑永清;彭彤;刘建谋;李湘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5/02 | 分类号: | G01M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41200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试车 多方 排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动力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试车台多方向排气引射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航空发动机试车台排气引射系统只能解决发动机固定方向的排气,发动机与排气管正对。如果发动机排气方向改变,现有的排气系统就无法起排气引射作用,只能另行设计排气引射系统或重新另建试车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试车台多方向排气引射系统,只需根据排气方向的需要选择多个活动排气转接头中合适的一个转接工装转接即可实现多方向排气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试车台多方向排气引射系统,包括:排气引射转接头,具有进气端和排气端,其进气端用于与试车发动机排气口连接;固定引射筒,该固定引射筒的进气端与排气引射转接头的排气端可拆卸地连接;排气塔,该排气塔连接在固定引射筒的排气端。
进一步地,发动机试车台多方向排气引射系统包括一组进气端朝向不同的排气引射转接头,固定引射筒的进气端配置为选择性地与其中一个排气引射接头连接。
进一步地,多个排气引射转接头包括一个进气端与垂直方向成40度夹角,指向下方的排气引射转接头。
进一步地,固定引射筒的进气端具有与各排气引射转接头的出口端相匹配的公共安装接口。
进一步地,排气塔为圆柱形套筒结构。
进一步地,固定引射筒为矩形。
进一步地,排气塔与固定引射筒通过转接筒连接。
进一步地,转接筒与固定引射筒相连的一端为矩形,与排气塔相连的一端为圆形,内部形成扩张锥形。
进一步地,排气塔内填充消音棉。
进一步地,排气塔上端出口处设置有防水罩。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试车台多方向排气引射系统,包含可更换的排气引射转接头,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试车台只能适应单一角度的发动机排气,功能有限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发动机试车台多方向排气引射系统的结构图;以及
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发动机试车台多方向排气引射系统中的多个不同角度的排气引射转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动机试车台多方向排气引射系统包括:排气引射转接头1,具有进气端和排气端,其进气端用于与试车发动机排气口连接。该排气引射转接头1用于接收试车发动机的排气。优选地,该发动机试车台多方向排气引射系统准备有一组进气端朝向不同的排气引射转接头1,固定引射筒2的进气端配置为选择性地与其中一个排气引射接头连接,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中的一个更换安装。这样,就适应了发动机排气方向的改变,不需要另行建造新的引射系统或试车台。
固定引射筒2的进气端连接在在排气引射转接头1的排气端。该固定引射筒2用于接收并引导气流。优选地,该固定引射筒2与排气引射转接头1连接的进气端设计有公共安装接口,该公共安装接口与排气引射转接头1之间具有统一的安装尺寸,可以与排气方向不同的多个排气引射转接头1分别对接,而不需要重新安装对应的接口。
与固定引射筒2排气端连接的排气塔4。该排气塔4用于将发动机排气排出。进一步地,该排气塔4与固定引射筒2之间通过转接筒3连接。
在形状方面,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固定引射筒2为矩形,排气塔4为圆柱形套筒结构。此时,转接筒3与固定引射筒相连的一端为矩形,与排气塔相连的一端为圆形,内部形成扩张锥形,用于在固定引射筒2与排气塔4之间可靠的连接过渡。
作为对排气塔4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排气塔4的圆柱套筒内填充消音棉起消音作用。排气塔4设计为高15米,用于充分地把发动机尾气引出和满足环保设计要求。排气塔4的上端出口处设置有防水罩,用于防水防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63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