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显示器支架以及具有这种支架的显示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07046.5 | 申请日: | 201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78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彦平;周华;贾军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尔集团公司;海尔信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M11/20 | 分类号: | F16M11/20;F16M11/04;F16M11/18;G09F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许志勇 |
地址: | 266103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器 支架 以及 具有 这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架,特别涉及一种显示器支架以及具有这种支架的显示器。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器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视觉享受。对于使用者来说,如果显示器与使用者的相对位置和角度调整的不适当则容易让使用者感到视觉疲劳,进而还可能对使用者的颈椎或视力造成伤害。
为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业界通常会在显示器上设置可调整显示屏角度的支架结构,现有的显示器支架结构通常设置在显示器的底座内,支撑显示器的显示屏。通过调整该支架结构使显示屏可相对底座转动一定角度,从而可使显示屏适应使用者的视角。现有的支架结构起到了一定的视角调节效果,但现有的支架结构为了防止显示器过度倾斜而歪倒,通常仅具有较小的可调节幅度,无法满足大角度调节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多幅度大角度调节的显示器支架,以满足显示器在不同使用状态下对角度调节的需要。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器支架,其包括固定部、安装于固定部上的转动部、将固定部可转动的连接在转动部上的连接部以及设置在固定部上的定位件,定位件包括第一卡持端、第二卡持端,以及连接第一卡持端和第二卡持端的按压部,第一卡持端穿过固定部并且抵顶转动部,第二卡持端可转动的卡持于固定部上,固定部上还设有凸面,与定位件的按压部贴合构成千斤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前述的固定部包括连接板以及分别设置在连接板两侧,位置相对的第一侧臂和第二侧臂,转动部包括主体,以及分别设置在主体两侧,位置相对的第一固定板以及第二固定板,连接部穿设于固定部的第一侧臂、第二侧臂,以及转动部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第一侧臂与第一固定板相邻,第二侧臂与第二固定板相邻,定位件设置在固定部的第一侧臂和第二侧臂之间,第一卡持端穿过固定部的第一侧臂并且抵顶转动部的第一固定板,第二卡持端可转动的卡持于第二侧臂,凸面设置在固定部的第一侧臂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例中,前述的转动部的第一固定板上设有卡置部、挡块以及滑块,在卡置部和挡块之间形成定位件的第一卡持端可抵顶在其间的第一卡槽,在挡块与滑块之间形成定位件的第一卡持端可抵顶在其间的第二卡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固定部的第一侧臂上端呈圆弧状,在圆弧的两端分别凸设两个可抵挡转动部的滑块的卡持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侧臂与第一固定板之间,第二侧臂与第二固定板之间分别设有摩擦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固定部的连接板上设有底臂以及至少一个固定片,在底臂和固定片上分别设有固定孔,在转动部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分别设有固定片,其上分别设有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提出一种显示器,其包括显示屏以及显示器支架,显示器支架包括固定部、安装于固定部上的转动部、将固定部可转动的连接于转动部的连接部以及设置在固定部上的定位件,定位件包括第一卡持端、第二卡持端,以及连接第一卡持端和第二卡持端的按压部,第一卡持端穿过固定部并且抵顶转动部,第二卡持端可转动的卡持于固定部上,固定部上还设有凸面,与定位件的按压部贴合构成千斤机构,显示器还包括容纳显示器支架的壳体,在壳体上设有开口,在开口内容纳有操作件,操作件抵顶定位件的按压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固定部包括连接板以及分别设置在连接板两侧,位置相对的第一侧臂和第二侧臂,转动部包括主体,以及分别设置在主体两侧,位置相对的第一固定板以及第二固定板,连接部穿设于固定部的第一侧臂、第二侧臂,以及转动部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第一侧臂与第一固定板相邻,第二侧臂与第二固定板相邻,定位件设置在固定部的第一侧臂和第二侧臂之间,第一卡持端穿过固定部的第一侧臂并且抵顶转动部的第一固定板,第二卡持端可转动的卡持于第二侧臂,凸面设置在固定部的第一侧臂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显示器还包括底座,显示器支架的固定部固定在底座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尔集团公司;海尔信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海尔集团公司;海尔信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70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