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身控制模块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99091.0 | 申请日: | 201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62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童国庆;赵春鹏;韦兴民;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1/00 | 分类号: | B60R1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控制 模块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是一种维修拆装方便,刚性好的车身控制模块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进步,汽车的指示、照明、监测,报警、雨刮、门窗、门锁等功能,多用电控单元进行控制,各电控单元间的数据通信变得越来越多;这些分离电控单元的大量使用,在提高车辆舒适性的同时也带来了布线复杂、故障率上升、成本增加等问题;经使用功能强大的BCM,即车身控制模块,对这些分离电控单元,及众多用电器进行集中控制,简化了布线、降低了故障率,降低了成本;目前的车身控制模块固定结构如附图3所示:车身控制模块1用螺钉与固定板16固定,固定板与车身上的安装处用螺钉固定;这种车身控制模块固定结构存在的不足之处是:车身控制模块与固定板螺钉固定,维修拆装较麻烦;固定板为平板,刚性差,易变形。因此,为了克服目前车身控制模块固定结构维修拆装较麻烦,固定板刚性差易变形的不足,设计一种维修拆装方便,刚性好的车身控制模块固定结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维修拆装较麻烦,固定板刚性差,易变形的不足,提供一种维修拆装方便,刚性好的车身控制模块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身控制模块固定结构,包括车身控制模块;所述的车身控制模块固定结构还包括固定座;所述的固定座包括底板、侧板;所述的侧板有二块,分别位于底板的相对二边,并与底板连接;所述的车身控制模块与侧板间设有卡接装置。卡接装置使车身控制模块维修拆装方便;固定座由侧板与底板连接构成,刚性好。
作为优选,所述的卡接装置包括卡轨、弹性固定钮、卡板;所述的卡轨、弹性固定钮位于车身控制模块的侧面并与车身控制模块固定连接;所述的卡板位于侧板的顶端,并与卡轨匹配;所述的卡板设有与弹性固定钮匹配的固定钮孔。安装车身控制模块时,按下弹性固定钮,卡板插入卡轨后,弹性固定钮弹出插入固定钮孔内,使卡板不能脱出卡轨;拆下车身控制模块时,按下弹性固定钮,把卡板拔出卡轨即可;该卡接装置结构简单,拆装车身控制模块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的卡板上端中部的外侧设有拆装翻边。拆下车身控制模块时,按下弹性固定钮的同时,扳动拆装翻边,使拆下车身控制模块更方便。
作为优选,底板端面设有加强筋,加强筋的方向与侧板相同。进一步增强固定座的刚性。
作为优选,底板包括固定部、安装部;侧板分别位于固定部的对称二边,侧板由固定部折弯延伸构成;所述的安装部的宽度小于固定部的宽度,安装部与固定部侧板所在边的相邻边连接,安装部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用于与车身上的安装处通过螺钉固定;固定座的底板与侧板一体构成,工艺简单。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板设有加强翻边,加强翻边与侧板位于底板的同侧;加强翻边有二条,分别位于安装部的二侧边,并延伸到固定部与侧板连接。进一步增强固定座的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车身控制模块固定结构,卡接装置使车身控制模块维修拆装方便;固定座由侧板与底板连接构成,刚性好。卡接装置结构简单,拆装车身控制模块方便。拆装翻边使拆下车身控制模块更方便。加强筋、加强翻边使固定座的刚性进一步增强。固定座的底板与侧板一体构成,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车身控制模块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固定座-1、底板-2、侧板-3、车身控制模块-4、卡轨-5、弹性固定钮-6、卡板-7、固定钮孔-8、拆装翻边-9、加强筋-10、固定部-11、安装部-12、加强翻边-13、侧挡扳-14、顶扳-15、固定板-16、安装孔-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90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