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动承载底盘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98234.6 | 申请日: | 201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1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建彬 |
主分类号: | B60S9/10 | 分类号: | B60S9/10;B60D1/145;B62D5/06;B62D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8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承载 底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设备的承载底盘,特别是一种工作时能够稳定支撑,收工时方便搬运转场的移动承载底盘。
背景技术
对于一些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支腿打开(轮子腾空)支撑设备,以达到要求的稳定性;搬运转场过程中,需要支腿收起轮子着地承载设备轻便移动。
在不同的设备的移动承载底盘中,根据设备的总体结构要求,支腿可以设计成上下收放型、水平伸缩型或水平旋转型。上下收放型支腿在工作结束时,支腿折叠向上收起,会占用底盘上部空间;水平伸缩型支腿,底盘需要相应的宽度和长度,预留支腿的收回位置空间;水平旋转型支腿在工作结束时,旋转收于底盘两侧,不占用上部空间,不增加底盘的宽度和长度,使设备结构更紧凑。
当设备的承载底盘体积较小,长度和宽度受限,支腿又无法实现上下收放和水平伸缩,而必须采用水平旋转的时候,轮子和支腿就发生了位置冲突,支腿的安装位置刚好是轮子所在的位置,如果轮子位置向底盘两端移动,则底盘长度必然增加;如果支腿位置向底盘中间移动,则支腿长度必然变短,造成支撑面积不够。既要求工作时较大的支撑面积,又要求设备结构紧凑小巧,收工时方便的搬运转移,这样的移动承载底盘还需进行创新性设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承载底盘,工作时能够稳定支撑,收工时方便搬运转场。为了达到这种目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移动承载底盘,包括承载底板1、前轮腿模块2、后轮腿模块3、上盖板4、加固支撑板5、前挡板6、后挡板7、牵引支撑板8、牵引加固盖板9、牵引转向系统10,其特征在于:前轮腿模块包括:前轮2-1、前支腿2-2、前支脚2-3、前桥2-4、前桥纵转轴2-5、T型轴2-6、前支腿油缸2-7和十字套环2-8;前桥2-4的纵轴安装孔2-4-7内安装前桥纵转轴2-5,T型轴安装孔2-4-6连接T型轴2-6的桥轴2-6-1,支腿安装框2-4-5通过转轴连接前支腿2-2;T型轴2-6的轮轴2-6-2插入到前轮2-1的轴心轴承内,作为前轮2-1的轮轴;前支腿油缸2-7一端通过转轴连接到前桥纵转轴2-5上部,一端通过十字套环2-8与前支腿2-2末段相连,前支腿油缸2-7柱塞伸缩时,能够带动前支腿2-2在支腿安装框2-4-5内转动;前支脚2-3通过转轴连接到前支腿2-2末端,能够在前支腿2-2内转动角度;前轮腿模块2以前桥纵转轴2-5为中心转动时,能够带动前轮2-1和前支腿2-2一起转动;后轮腿模块3包括后轮3-1、后支腿3-2、后支脚3-3、十字轴横轴3-4、十字轴纵轴3-5、后支腿油缸3-6;十字轴横轴3-4和十字轴纵轴3-5交叉连接组成十字轴结构,十字轴横轴3-4的延长端插入到后轮3-1的轴心轴承内,作为后轮3-1的轮轴;另一端安装到后支腿3-2的横轴转轴孔3-2-2,十字轴纵轴3-5位于后支腿3-2的中心垂直面内;后支腿油缸3-6一端通过转轴连接到十字轴纵轴3-5上部,另一端通过转轴连接到后支腿3-2末段;后支腿油缸3-6柱塞伸缩时,能够带动后支腿3-2绕十字轴横轴3-4上下转动;后支脚3-3通过转轴连接到后支腿3-2末端,能够在后支腿3-2内转动角度;后轮腿模块3以十字轴纵轴3-5为中心转动时,能够带动后轮3-1和后支腿3-2一起转动;上盖板4和承载底板1上下对应,通过两块对称的加固支撑板5固定在一起,构成移动承载底盘的框架;上盖板4和承载底板1上有位置上下对应的前轮腿安装孔和后轮腿安装孔;前轮腿模块2的前桥纵转轴2-5上端安装于上板前轮腿安装孔4-1内,下端安装在底板前轮腿安装孔1-5内,前桥纵转轴2-5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在前轮腿安装孔内转动;两个前轮腿模块2位置对称;后轮腿模块3的十字轴纵轴3-5的上端安装在上板后轮腿安装孔4-2内,下端安装在底板后轮腿安装孔1-6内,十字轴纵轴3-5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在后轮腿安装孔内转动;两个后轮腿模块3位置对称;牵引加固盖板9通过牵引支撑板8连接固定到承载底板1上,牵引转向系统10的牵引转向柱10-3固定在承载底板1和牵引加固盖板9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建彬,未经朱建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82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及工程机械制动系统的卸荷阀
- 下一篇:铁路客车车顶清洁安保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