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调距桨桨毂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93757.1 | 申请日: | 201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83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郑锐聪;胡虎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汉力士船用推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H1/20 | 分类号: | B63H1/20;B63H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王利强 |
地址: | 321200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调距桨桨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的可调距螺旋桨,尤其涉及一种调距桨桨毂。
背景技术
可调距螺旋桨是由桨叶、桨毂机构、配油器、液压系统以及电子遥控系统等五大部件或系统组成。可调距螺旋桨的桨叶不固定在桨毂上,围绕垂直于桨轴的轴线转动,利用桨毂内的操纵机构转动桨叶,改变螺距角,从而改变推力的大小和方向,以适应船前进、后退、变速以及停止等要求。可调距螺旋桨可在不同的航行工况下充分利用主机的功能和转速,因此广泛应用于拖船、工程船、油船、科学考察船等各个类型的船舶。
叶根轴承与桨毂一体式,油缸活塞驱动,桨毂本身为整体式,用螺栓和扭力销与螺旋桨轴相连,桨叶通过叶根螺钉和扭力销固紧于曲柄盘上,毂内设置曲柄-滑块-导架转叶机构;桨毂机构采用稀油润滑,重力油箱通过配油器的重力油配油口及轴系内孔与导油管形成的环形空间向桨毂供油。
现有的桨壳体的结构单薄,承受海水压力能力有限;螺旋桨转速不高,导致主机功率得不到充分利用;而且影响整条船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调距桨桨毂的结构单薄、承受海水压力能力有限、主机功率不能充分利用、使用寿命较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升承受海水压力能力、有效利用主机功率、延长使用寿命的新型调距 桨桨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调距桨桨毂,包括桨壳体和安装在桨壳体内的叶根轴承,所述桨壳体的外壁安装可转动的曲柄盘,所述桨壳体的内侧面连接加强筋。
进一步,所述曲柄盘有四个,四个曲柄盘等间隔布置在所述桨壳体外壁一圈。
再进一步,所述桨壳体内安装第一铜套,所述第一铜套与所述第二铜套固定连接,所述曲柄盘位于所述第二铜套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为:从桨毂内侧四个曲柄盘位置各加一道加强筋,与桨壳体一道铸造出来。曲柄盘由桨壳体外面朝里面装;解决曲柄盘固定问题是:一组铜套(第一铜套与第二铜套来固定及连接叶根法兰。第二铜套与桨壳体紧配在一起,使曲柄盘牢固并且转动灵活的控制在桨壳体中,第一铜套紧贴着第二铜套与之过盈配合,第一铜套是起一个过渡作用,目的是使叶根法兰与曲柄盘能紧密结合并且转动灵活,而且采用铜质材料,也能改善叶根法兰与曲柄盘之间磨损严重的状况。使桨毂在航行中能很好的抵抗海水的压力,充分利用主机功率,使整条船的综合性能大幅度得到提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提升承受海水压力能力、有效利用主机功率、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距桨桨榖的结构图;
图2是铜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和图2,一种新型调距桨桨毂,包括桨壳体1和安装在桨壳体1内的叶根轴承,所述桨壳体1的外壁安装可转动的曲柄盘2,所述桨壳体1的内侧面连接加强筋。
所述曲柄盘2有四个,四个曲柄盘2等间隔布置在所述桨壳体1外壁一圈。所述桨壳体1内安装第一铜套3,所述第一铜套3与所述第二铜套4固定连接,所述曲柄盘2位于所述第二铜套4内。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桨壳体结构形式以及曲柄盘的安装方式等方面的改进,改良出来新的桨壳体结构形式以及新的曲柄盘固定方式,使曲柄盘牢固并且转动灵活的控制在桨壳体中,通过本次改进使船在航行时抗击海水的压力提高了,从而使船的使用寿命也能大大延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汉力士船用推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汉力士船用推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37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生物保鲜食品生产的振动脱水机
- 下一篇:大型液压拖缆机排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