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通径移动板式四通换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93651.1 | 申请日: | 201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6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宗立;高绪伟;李冬梅;梁杰辉;李圣强;赵见祥;任伟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淄柴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22 | 分类号: | F16K11/22;F16K31/12;F16K31/44;F16K27/0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马俊荣 |
地址: | 255088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通 移动 板式 四通 换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通径移动板式四通换向装置。
背景技术
逆流氧化技术是大规模低成本治理和利用矿井乏风最有效的方法,乏风氧化装置是一种基于通过热逆流实现蓄热氧化床蓄热升温,乏风甲烷在高温区发生氧化反应放热,实现自身氧化反应的自维持,并将部分热量提取利用的环保节能装置。该装置首先采用外部热源将热交换介质固体床加热到甲烷氧化温度,矿井乏风以一个方向流入并通过蓄热氧化床,气体被蓄热陶瓷加热,温度不断提高,直至甲烷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该技术的关键是要将送入蓄热氧化床中的气体不断变换运动方向,使进气在蓄热体中吸热升温,以保证氧化过程的自维持。因此,可以说换向装置的可靠与否,直接关系到蓄热装置及煤矿乏风氧化装置的安全可靠运行。
目前乏风氧化装置和蓄热式加热炉常用的换向装置有四蝶阀配合使用的换向机构、旋转式四通切换阀,三通式换向阀,根据其各自的特点,适合立式乏风氧化装置使用的有四蝶阀交替的换向机构以及四通切换阀。四蝶阀交替的换向机构是通过四个蝶阀两开两闭配合使用,完成进排气分配。此种换向阀结构附件多,故障率高,一旦其中一个换向蝶阀故障,就没法正常运行,极大的限制了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四通切换阀是利用其内部的阀片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往复转动,实现四通转换。此种换向阀换向时,在换向过程中某一时间内进气口与排气口连通,使一些乏风甲烷气体没有经过乏风氧化装置氧化而直接排出,这样使得的立式乏风氧化装置的氧化率降低,并浪费部分能源。因此设计新型的适合蓄热装置及煤矿乏风氧化装置使用的大型简易换向装置,通过合理的设计以及工艺要求使其工作更持久可靠。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克服上述缺陷,结构简易、工作更持久的大通径移动板式四通换向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通径移动板式四通换向装置,包括上集气箱、下集气箱,上集气箱和下集气箱之间设置有进气阀室和排气阀室,进气阀室和排气阀室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动机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进气阀和排气阀,气动机构设置在上集气箱的顶部,气动机构分别连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连接进气阀,第二连杆连接排气阀,进气阀和排气阀分别设置在进气阀室内和排气阀室内。
所述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中部位置均设置有万向铰接头。
所述的进气阀为锥形结构,阀片为镂空结构。
所述的排气阀为锥形结构,阀片为镂空结构。
所述的进气阀室通过进气上阀座、导向连接管与上集气箱相连通,通过进气下阀座与下集气箱相连通。
所述的排气阀室通过排气上阀座、导向连接管与上集气箱相连通,通过排气下阀座与下集气箱相连通。
所述的上集气箱背部设置有炉体上接口与蓄热装置相连接。
所述的下集气箱背部设置有炉体下接口与蓄热装置相连接。
所述的进气阀室和排气阀室的背部设置有观察窗。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只用两个执行气缸,实现四通换向,结构紧凑、故障点少。
(2)换向阀进、排气阀室一侧面分别设置了矩形观察窗,方便阀体和阀座密封圈的更换、维修,矩形观察窗尺寸与进排气口一致,可以根据现场情况,更改进排气口灵活安装。
(3)阀杆设置万向节连接,保证阀片与阀座的有效贴合,密封更可靠。
(4)大直径阀片设置锥形体,减少向上运动时气流阻力,阀片体镂空,用薄钢板做面板,减轻阀片的重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集气箱;2、下集气箱;3、进气阀室;4、排气阀室;5、进气口;6、排气口;7、气动机构;8、第一连杆;9、第二连杆;10、万向铰接头;11、进气阀;12、排气阀;13、进气上阀座;14、导向连接管;15、进气下阀座;16、排气上阀座;17、排气下阀座;18、炉体上接口;19、炉体下接口;20、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淄柴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淄博淄柴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36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